DF协作通信系统在多种信道下的多中继选择技术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继选择技术是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多中继选择指选择一个或是一个以上中继节点转发来自源节点的数据,以协助源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由于可能选择多个中继节点转发来自源节点的数据,因此在目的节点处需要对分集的信号进行合并。最大比合并、选择性合并和等增益合并是三种主要的合并技术,其中最大比合并性能最优且应用最广泛,本文也采用最大比合并技术。于是,多中继选择技术的实现与最大比合并技术存在紧密联系。到目前为止,对最大比合并性能的研究都建立在单一信道的假设前提下,然而在实际通信场景中,信道的多样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不一定总是与单一类型的信道吻合。因此,在研究多种信道下的多中继选择技术之前,有必要研究多信道下的最大比合并性能。本文利用混合Gamma分布能够表征多种类型信道下的信噪比分布的特性,开展多种信道下的最大比合并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多信道下的多中继选择技术研究,并将多种信道下的最大比合并应用于协作通信网络的中继选择技术中,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具体如下:(1) 通过引入混合Gamma分布描述多种类型的信道,获得了多种信道下最大比合并后的信噪比、信道容量以及中断概率的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仿真很吻合。同时,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参数设置下,在不同类型信道中使用最大比合并技术,系统信道容量和中断概率的数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对最大比合并技术在多种信道下的性能做全面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2)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Gamma分布的DF协作通信网络的多中继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源-中继-目的链路信道类型并计算每一个中继节点的信道容量,选取候选中继节点,然后遍历计算候选中继节点中所有组合的信噪比和中断概率,再选取信噪比最大或中断概率最小的候选中继节点组合所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转发中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所提多中继选择方法的DF协作通信系统的中断性能和信道容量。数值结果表明,该多中继选择方法虽然在复杂度上比Best SNR多中继选择算法要复杂一些,但是性能比BestSNR多中继选择算法性能好。此外,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各链路信道类型相同的多中继选择,而且适用于各链路信道类型不同时的多中继选择,全面考虑了现实网络中的可能信道情况。
其他文献
rsmA是次生代谢的一种全局调控基因。为了研究荧光假单胞菌M18中rsmA对抗生素吩嗪-1-羧酸和藤黄绿菌素的调控作用,运用PCR方法,从荧光假单胞菌M18基因组中,扩增出rsmA基因部分片
目的: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8月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群异常行为识别是公共场所安全监控、反恐维稳和群体性事件预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人群异常行为识别速度慢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运动矢量的人群
目的:探索人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体外增殖条件和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条件;同时,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尝试把人bFGF基因转入MS
在1962年R.G.Gallager提出了一种迄今为止最接近于香农限的信道纠错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它有很强的硬件实用性,这是因为它有易于并行实现和译码复杂度低的特点。  通
目的: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11月间3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闭合骨折28例,开放性骨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治疗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8年1-12月内,对象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根据随机法分组,2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政策“一带一路”中的关键区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高频地波雷达对北部湾海域反演海洋环境动力学参数、探测海洋表面移动目标及监测低空目
目的:探讨采用电子心力测量法(electrical cardiometry,EC)监测新生儿的心排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住院的77例正常新生儿,足月儿分为两组,早产儿分为四组.采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