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二类油层中复合驱体系的损耗及适应界限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大庆油田制定的高含水后期油层分类标准,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对比不论在纵向上还是在平面上,沉积环境变化都较大,砂体发育规模明显变小,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变薄、渗透率变低、粘土矿物含量变大,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更严重。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已大部分被聚驱动用,三元复合驱(ASP)的可应用空间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表明,ASP复合驱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约20%。复合体系在油层中的运移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渗流过程,二类油层相对较差的油层物性条件势必对ASP复合体系的驱油性能影响更大。本文采用二类油层仿真物理模型进行驱油模拟,研究复合体系在长岩心模型中的化学剂浓度、体系性能随运移距离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采收率的影响作用,并考察了ASP复合体系在二类油层中的适应界限以及复合体系在超长物理模型中的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类油层的特点是油层单层厚度薄(12m),有效渗透率低(1001000)×10-3μm2,平面及纵向非均质严重,粘土矿物含量高。二类油层的孔隙半径较小,孔喉分布不均匀,渗流能力较差,因而相比一类油层其油气产能较差。通过考察复合体系在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选取了在实验渗透率条件下(600800×10-3μm2)适用的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为12001600万和2000mg·L-1。通过ASP复合体系驱油实验,明确了不同运移阶段的各组分损耗规律,三组分HABS、碱、聚合物在前25%距离分别损失了60%、37%、28%,全程损失均在75%以上。复合体系在注入井附近的“无效损耗”对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值较小。明确了二类油层ASP复合驱的沿程驱油效率、沿程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沿程驱油效率在17%27%范围内;沿程采出程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采出程度的增幅与复合体系的有效作用距离及残余油饱和度密切相关。ASP复合驱在二类油层渗透率下限油层中也能起到较好的提高采收率作用,但在长距离运移条件下会加剧复合体系的损耗,降低ASP复合驱的开发效果。复合体系在长距离运移条件下其超低界面张力维持的距离为30%,粘度全程损失率高达95%。ASP复合驱在二类油层渗透率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受其浓度、粘度、界面张力及运移距离的综合影响。复合体系在二类油层开发应用过程中要试图解决体系优良性能与维持距离及残余油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其他文献
NMR流体分析系统作为一种精密的流体性质识别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性质识别与定量评价中,进而为包括勘探、开采、运输、炼化在内的石油工业领域各个环节方案的制定提供解释参数。针对NMR流体分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包括四方面:(1)多参数多功能流体分析系统设计、优化与实现;(2)快速测量方法研究与实现;(3)流动流体流速及弛豫时间测量方法研究与验证;(4)流体性质参数识别
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煤层气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煤层气是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能源,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裂隙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低等典型特点,这使得煤岩渗透率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煤层气产出机理更加复杂。本文以滇东黔西地区煤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孔隙类型、孔径分布、应力敏感等岩样参数测试工作。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了煤岩基质孔隙和裂隙网络数字岩心的建模
在海岛旅游蓬勃发展背景下,关注、量化、精确分析海岛型旅游地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和视觉行为的影响,成为重要话题。以福建省5个旅游岛为例,立足三元空间理论,构建“地图空间—足迹空间—认知空间”的分析框架,基于互联网旅游者GPS轨迹和旅行照片数据,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解构海岛旅游地空间形态,采用多项Logit模型探索海岛形态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空间形态上,海岛已形成
近地表低速层的高吸收衰减特征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虽然现有的地震处理方法和软件能够对近地表低速层的衰减效应进行处理,但大部分处理结果只是部分消除地层衰减效应,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近地表低速层衰减特征更全面、准确、定量的研究与分析。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方法参数可控性高、模拟结果真实性强、数据资料信噪比高的特点,可以为全面、准确、定量的研究近地表低速层衰减特征提供高质量的地震物理模拟数据。无论是野外勘探
段塞流是油气混输过程中油气输送通道路径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现象,导致流体压力波动并进而和结构耦合。对于深水立管系统,这种动力耦合严重恶化了系统的动力响应,是立管的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段塞流形成过程流体瞬时压力波动及其传播的机理和规律没能突破,段塞流和立管系统的耦合作用的研究更加困难。本博士论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相关理论和数值模拟工作,核心进展体现在:1、通过深入研究段塞流的形成及与立管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起于长乐,终于平潭,全长16.323千米,将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串联到一起。桥址所在处风大、浪高、水深、流急,被人们视为"建桥禁区"。2013年11月动工建设,2020年10月、12月,公路段、铁路段分别通车运营,结束了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拿下了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的纪录。
期刊
岩浆侵入活动影响或改造围岩,从而形成岩浆岩及接触变质岩油气储层。受岩浆侵入活动影响的变质围岩储层逐渐成为我国东部油气勘探新的储量增长点。深入探讨岩浆侵入对沉积围岩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油田实例和松辽盆地南部的团山子采石场露头实例来探讨辉绿岩侵入对围岩储层的影响作用。基于高邮凹陷北斜坡地区阜宁组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研究了该地区辉绿岩及其接触变质围岩的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
本文面向大数据背景下随机退化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的现实需求,结合随机退化设备监测大数据特点及剩余寿命预测不确定性量化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分析了机理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统计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以及机器学习和统计数据驱动相结合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的基本研究思想和发展动态,剖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共性难题.针对存在的局限性和共性难题,以多源传感监测大数
全波形反演利用观测地震数据与模拟地震数据的残差来构建目标函数,通过求取目标函数的极小值问题来获得地下介质参数,其结果分辨率高,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单一的纵波速度信息已无法满足地震勘探成像日益复杂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针对时间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基于时间域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动方程,根据拉格朗日伴随方法理论推导出了伴随方程和相应的模型参数梯度表达式。在正演模拟时为了防止人工
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离散波动方程时分别对时间和空间的偏导数进行近似,通过使用较长的差分算子来提高空间近似的精度,抑制空间频散,然而只使用二阶差分算子近似时间偏导数,使得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虽然具有空间任意偶数阶精度,但时间上的精度只有二阶。当激发源的频率较高或使用的时间步长较大时,时间二阶差分方法会引入较大的时间频散误差,进而导致地震波形的畸变。为了提高传统有限差分方法的模拟精度,本文研究了时-空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