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土壤退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贫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由于喀斯特生境的特殊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喀斯特地区土壤一旦发生退化,就显得更严重和难以治理。我国目前对喀斯特土壤退化特征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灰岩地区,且多侧重于石灰岩土壤的发生和分类。目前还没有对白云岩地区土壤退化机理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贵阳市白云岩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讨白云岩地区土壤退化的过程及特点,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贵阳市白云岩地区土层较薄,土壤主要由细砂和粉砂组成,没有出现粘化特征,土壤结构性较好。土壤孔隙度高,含砾石多,不利于积蓄雨水,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随着土地利用强度增大,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比重值增高,持水性能减弱。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受环境因子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空间差异性显著。土壤容重小,总孔隙度大,毛管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大,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相应较高;反之,则相反。可见,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的利用会影响到土壤的物理性质,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等对土壤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在退化土壤恢复过程中,灌草丛的恢复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极大。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见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土地利用强度越大,土壤有机质、N、P、K含量降低,环境因子和农业耕作与施肥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被类型、土层厚度、石砾含量、海拔和气候条件等有关。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次序为阔叶林>灌草地>针叶林,土壤中全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高度相关性。土壤P、K含量与成土母岩有关,与有机质含量、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变化空间差异性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毛管孔隙与<0.002mm粘粒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坡度和岩石裸露率队土壤容重几乎没有影响。土地利用对有机质、全N、全K的影响大于海拔的影响,而水解N、速效K、速效P受海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