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补肾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药效学研究,建立补肾活血方中主要药效物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揭示不同生理状态下补肾活血方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药效学实验: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构建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用补肾活血方进行干预治疗。实验分为sham组,UUO3d组,UUO7d组,UUO14d组,UUO21d组,UUO28d组,UUO+BSHX组。眼眶取血测定Scr和BUN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肾组织中α-SMA、CTGF、Col-Ⅰ的表达。   2、药动学实验: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大鼠血浆中芒柄花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补肾活血方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16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四种活性成分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的药动学参数,研究大鼠在两种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补肾活血方的药动学特征。   结果:   1、药效学结果:(1)肾功能指标:UUO28d组的Scr和BUN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经补肾活血方干预后,Scr和BUN含量均显著得到改善。(2)病理形态学: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纤维化逐渐形成;经补肾活血方干预后肾小管扩张、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均得到改善。(3)免疫组化: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α-SMA、CTGF、Col-Ⅰ的表达明显增加。经补肾活血方干预后,肾组织中α-SMA、CTGF、Col-Ⅰ的表达量相应减弱。   2、建立液质联用检测方法:芒柄花素、大黄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87、2.163、2.555、2.929min,定量限分别为0.35、0.3、0.5、1.5 ng/mL,该方法中四种活性成分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1.89-10.36%和4.08-10.88%之间,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分别在84.42-103.04%和82.75-101.22%之间。   3、药动学结果: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药动学参数比较发现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芒柄花素的T max几乎不变,病理状态下C max、t1/2、AUC(0-t)和AUC(0-∞)值有所提高;正常和病理状态下丹参酮ⅡA的C ma、T max和t1/2几乎不变,病理状态下AUC(0-)和AUC(0-∞)值有所提高;大黄素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病理状态下T max和t1/2显著降低,C max、AUC(0-t)和AUC(0-∞)显著提高;病理状态下隐丹参酮的含量低于方法的定量限,这表明疾病状态下的大鼠对隐丹参酮的药物代谢有显著影响。   结论:   1、补肾活血方能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病情进展。   2、建立了同时定量检测芒柄花素、丹参酮ⅡA、大黄素、隐丹参酮的液质联用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补肾活血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该方法快速、灵敏。   3、病理状态下显著改变了补肾活血方中芒柄花素、丹参酮ⅡA、大黄素、隐丹参酮的药动学参数。正常和疾病两种生理状态下补肾活血方的药动学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8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发布会,汉诺威米兰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国良、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文真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公关礼宾总监王婷出席发布会现场。  作为中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的第二十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车展)將于8月25日-9月3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  展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
与传统药物制剂相比,药物控释制剂具有减少给药频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实现靶向给药、提高药物疗效等优点,受到医药工作者们的青睐。pH智能响应药物控释制剂是一类重要的控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这种胞内寄生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给全世界人类健康和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编码布鲁氏菌毒力因子VirB与调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