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Apis cerana)群体多样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中华蜜蜂mtDNA的多态性,明确我国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现状和分布,了解我国蜂种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对中华蜜蜂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依据。为了探明中华蜜蜂的群体多样性,本实验从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2个地点共采集到379群中华蜜蜂,这些样品采自不同的气候类型和海拔高度,包括自然野生和家庭饲养的蜂群。对样品处理后,用引物E2,H2进行PCR扩增,对所有扩增产物进行Dral内切酶酶切分析并对其中71个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如下: 1.所得PCR产物有两种长度多态性,较长的类型分布较广,占样品的绝大部分,较短的类型只出现在北方地区秦岭一带的5群中华蜜蜂中; 2.PCR产物经Dral内切酶酶切后,检测到四种酶切类型,其中两种酶切后产生四条片段,另外两种在非编码区或者tRNAleu基因中丢失了一个酶切位点,只产生三条带,秦岭一带的中华蜜蜂蜂群多样性比较丰富,四种酶切类型在此区域均被检测到; 3.对71群中华蜜蜂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对序列分析后,共得到19种非编码区单倍型,其中10种为国内外首次报道。18种单倍型的长度均在96-98bp之间,共有12个多态位点,另外一种单倍型丢失了大部分非编码区序列,长度只有33bp。我国北方地区的秦岭一带单倍型种类较多,有10余种,群体差异比较显著; 4.对mtDNA的18种非编码区单倍型利用ARLEQUIN 2.0进行最小跨度网络分析以及对COⅡ基因的遗传距离计算显示,中华蜜蜂种群内部关系密切,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群体扩张; 5.对测得的序列利用MEGA 3.1建NJ树和UPGMA树,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其周边国家的东方蜜蜂序列差异很小,聚为一个类群,属于东方蜜蜂的亚洲大陆类型,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知识体系; 6.实验首次证实我国秦岭一带中华蜜蜂群体多样性十分丰富,建立中华蜜蜂保护体系势在必行,应该首先在此区域建立保护区。 本实验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对中华蜜蜂群体进行了mtDNA差异的分析,检测到较多的单倍型,揭示了中华蜜蜂群体丰富的多样性,为保护中华蜜蜂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分子水平上研究中华蜜蜂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宫颈糜烂等宫颈炎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接收的200例宫颈炎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测
哺乳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科学家已经建立牛、羊等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外源蛋白。由于禽类特殊的生殖生理模式,造成禽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远远滞后,主要
微生物植酸酶可以提高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缓解磷矿匮乏及由磷引起的环境污染。但实际中植酸酶应用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在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2月到2 01 5年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72例,根据随机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