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说明中强调要“渗透项目学习设计,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全面信息素养的培养,项目式教学也逐渐会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作者在实习期间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项目式教学的现状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项目式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项目式教学是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依赖同伴、参与度不高或不参与的现象。因此,作者对项目式教学中的小组学习进行了细化和改善,设计了小组学习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后的相关数据来研究项目式教学中小组学习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本研究以H市W高中高一年级的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编程控灯利出行”这一主题项目为例,进行为期六周的项目式教学。基于课堂观察、学生作业以及师生访谈,并按照学生参与度评价量表对两个班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量化,调查学生参与度现状,梳理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设计小组学习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利用SPSS软件将对照班与策略实施班的学生参与度进行对比以及策略实施班实施策略前后的学生参与度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如下: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小组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参与度低的学生的消极依赖心理和组内不作为的现象,促使参与度低的学生逐渐由浅层参与向中层参与转变,促进参与度中等和较好的学生向深度参与迈进,提高全班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