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中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年画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绘画体裁,它植根于老百姓的民俗及日常生活之中,建构着人们的感想、感知,并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年画孕育于汉唐,发端于两宋,兴盛于明清,至今又历经了民国时期的衰落、建国初期的改革、文革中的迫停、改革开放后的复兴、20世纪末的式微、最终成为本世纪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出,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的变迁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本论文基于社会转型对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将其生存的社会语境划分为四类,分别是自产生至民国以前的乡土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工业社会、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后工业社会、21世纪初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非遗”语境。人类学是以田野调查与整体观为研究范式的学科,只有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在鲜明的语境中,才能看清社会转型与手工艺变迁之间的关系。当空间维度中的“田野”与历史维度中的“田野”进行叠加的时候,人类学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献”、“口述史料”等介入“历史事件”的“深描”并进行民族志书写,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说将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本论文旨在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史学研究视角,以社会转型中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变迁为研究内容,分别从国家、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具体围绕年画艺术本体的演变、生产与流通方式、行为者、国家意识形态与市场主导等方面,进行“还原性分析”,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以及在后非遗语境中民间手工艺的发展路径问题。本论文将作为文化表征体系的年画,放置在与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共同组成的“菱形”框架中进行阐释,并得出以下诉求: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国家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
其他文献
在1958年以前,部落是裕固族重要的社会组织。无论是和平时期的游牧区域安排、邻里纠纷调解、税赋安排与收取,还是冲突、战争期间的兵源组织、后勤补给、战斗指挥均依赖部落组
文化因素对习语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的意义来源于无数个人的认知体验,是有理据性的。文章通过分析文化、隐喻以及
概述桑叶近几年来的药理研究概况,指出桑叶具有抗糖尿病、消除氧自由基及延长寿命的功效,为该品种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思路。
丧葬仪式不仅仅是一项宗教活动,更是区域社会中特定时间民间文化的集中表现。它之所以繁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是因其在丧葬中满足着百姓的信仰需要。本文力图通过对普米族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周作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建树是当时其他学者无法比拟的,正是他的具有自觉性与个性的文学批评,使他在该领域能够独树一帜。"人的文学"是当时众多先
文中以煤矿安全生产监测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感知矿山理念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阐述了系统组成、软硬件设计,并以井下传感器为重点实现了物联网系统的前端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日渐成为市场发展的潮流,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大规模企业和跨国公司所占据,并且呈现不断发展扩张的趋势。然而,在市场上还生存着众多规模小、实力弱的
随着地方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通过自行创制和运营周期化运作的地方国际会议品牌,并以之为载体开展针对特定海外公众群体的机制化交流,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关系中一个
明清时期.伴随着河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河北境内书院、义学等教育机构纷纷建立.膏火、川费有了可靠保证。士子踊跃走进考场,博取功名.河北科举大省形象的确立与此不无关系。在明清
目的:应用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应用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