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建平地区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演化过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燕山构造带在整个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多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这种复杂的构造面貌和构造特征所揭示的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目前对燕山构造带中生代所经历的多期不同方向的构造变形的期次划分和对各阶段构造体制(收缩/伸展)的认识仍存在明显分歧和大量争议;同一方向构造的多期活动和晚期构造变形对早期构造变形的改造和影响亦尚不明确。本文将燕山构造带中的辽西建平地区典型的复杂构造叠加区作为研究重点,开展大比例尺构造填图和详细的区域构造解析工作,重点探讨该地区的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辽西建平地区中生代收缩构造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研究,识别出区内存在的近EW向、NW向、NE向收缩构造以及NNE向走滑构造,并根据不同方向的构造所具有的不同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各构造之间的交切关系、区域上的角度不整合等关系厘定了研究区内的前髫髻山期近EW向褶皱构造、NW向收缩构造、NE向褶皱-逆冲构造,后髫髻山期近EW向逆冲构造、NE向逆冲构造及后张家口期NE向逆冲构造的复活、NNE向左行走滑断层三个收缩构造活动阶段,七个构造活动期次的演化序列。在前人对辽西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的厘定成果以及各构造演化阶段所属的构造体制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该地区所能限定的各构造变形的形成时代,认为中生代以来该地区处于以晚三叠世水泉沟组、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纪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为伸展体制,其间为收缩体制的三次构造旋回中。通过对研究区内中三家-朱碌科左行走滑断层的野外观测、数据采集等,详细补充了对其几何学、运动学方面特征的描述,认为是压扭式左行走滑断层,并对早期构造变形强烈改造,使其表现为现今于空间上相距25-30km。辽西建平地区中生代收缩构造具有多期次的特征,各期次构造活动的演化过程构成了多个构造旋回,与中生代以来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的汇聚及古太平洋板块NNW向欧亚大陆岩石圈板块之下俯冲有密切联系。
其他文献
无人机自主着陆是未来无人机面向智能自主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视觉着陆作为惯导等传统着陆技术的辅助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无人机进行视觉着陆以传统图像学和人为设计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在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与美拉德反应底物相比,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在热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性,可继续进行美拉德
本文采用SBM-DEA超效率模型对2004-2017年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从总体及区域特征、投入指标松弛程度等角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刻画,进而运用Gi*指数和区间分类法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冷热点的区域演变特征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Tobit回归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从总体特征看,绿色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政府对能源类企业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企业向主营业务的前后端产业链扩张的行为极易造成非效率投资的现象。目前,学术界对纵向一体化与投资效率的研究较少,而能源行业
研发活动已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创新边界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同时开展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活动,以期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然而我
由于气候变暖,全球高温冻土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以我国东北岛状多年冻土地区为例,冻土的融化引起了公路、铁路、机场、房建等基础设施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了上部结构的耐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总量呈现快速增长。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在政府的带领下,我国企业逐渐将投资视野集中于“一带一路”沿
学位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风险及脆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植被变化深刻记录了人类活动的烙印,在短期内,植被的动态演变
研究目的:评估在肝癌切除术中辅助应用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对比单纯进行手术肝癌切除治疗方法,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