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基与钒基尖晶石型氧化物中的反常磁现象及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p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尖晶石型氧化物不仅展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如多铁性,负热膨胀,磁形状记忆效应等,而且在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微波器件、磁存储等,一直以来都是凝聚态物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在尖晶石体系中,几何阻挫与自旋-轨道-晶格耦合直接影响材料的磁、轨道、结构等性质,但关于钛、钒基尖晶石中磁、轨道、结构相变的研究仍存在大量争议与不清楚之处,比如反尖晶石中磁结构与几何阻挫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尖晶石体系的磁结构、轨道状态以及晶体结构能够控制磁畴、晶畴的形态与分布,但现有的研究很少关注晶畴的排列状态对材料物性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本论文中,我们生长了多种钛、钒基尖晶石单晶样品,并通过对多种物性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磁结构、轨道态以及复杂的相变机制。MnV2O4是一种典型的Jahn-Teller晶体,但对MnV2O4物性的研究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其复杂相变的机制,轨道状态与晶畴排列、以及物性之间的具体关联均尚未有确切的结论。使用光学浮区法生长了Mn1-xMgxV2O4(x=0,0.05,0.10,0.15)体系单晶样品,通过变温XRD、磁性、比热、热膨胀、热导率等性质的测试分析,发现Mn1-xMgxV2O4体系在发生从立方到四方的结构相变后并未立即进入轨道有序态,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轨道涨落,这种轨道涨落在更低温度下才完全消失。伴随着轨道涨落的消失,易磁化轴从平行于ab T平面旋转为平行于c T轴,进而导致四方晶畴重排,使样品产生巨大的形变。此外,Mg掺杂能够增强这种轨道涨落,进而增强体系的磁各向异性,显著降低磁致伸缩曲线上的剩余应变,提高磁致伸缩性能。反尖晶石Co2TiO4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常性质。当磁场超过15 kOe时,在补偿温度处出现磁化强度的极小值与新的比热峰,交换偏置场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等,但关于这些反常现象至今仍没有合理的解释。通过对Co2TiO4单晶的交、直流磁化率,比热,热膨胀,磁致伸缩以及交换偏置等物性的研究发现,Co2TiO4单晶在磁有序温度以下具有半自旋玻璃磁结构,即纵向分量保持亚铁磁有序,而横向分量则处于自旋玻璃状态。Co2TiO4单晶中B位离子磁矩容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产生沿磁场方向的磁矩变化量ΔSB。此外,超过15 kOe的磁场能够诱导Co2TiO4单晶在磁补偿温度处发生自旋重取向转变,即反平行于磁场方向的亚铁磁分量被旋转180°。磁场诱导的沿磁场方向的磁矩变化量与自旋重取向转变共同导致了Co2TiO4单晶中的反常物理现象。一直以来,关于反尖晶石Fe2TiO4的磁有序相变与结构相变均存在较大的争议。在本论文中使用光学浮区法生长了化学整比的Fe2TiO4单晶,通过对其结构、磁性的分析发现,Fe2TiO4单晶在115 K处发生亚铁磁有序相变,在82K处发生从立方到四方的结构相变,并伴随着易磁化方向的旋转。我们首次发现Fe2TiO4单晶在66 K处出现磁补偿现象。此外,由于易磁化轴与四方晶畴的限制,Fe2TiO4在经历ZFC与FC过程后的磁滞回线以及磁致伸缩曲线均有显著差异。且在FC过程中,Fe2TiO4单晶展现出显著的负热膨胀效应。当B位Mn2+与Ti4+随机无序占位时,反尖晶石Mn2TiO4为立方结构;而当B位Mn2+与Ti4+交替有序占位时,反尖晶石Mn2TiO4为四方结构。研究发现,B位Mn2+与Ti4+的有序占位对材料的磁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铁磁共振线宽与基尔伯特阻尼。Fe2VO4单晶在~460 K处发生共线亚铁磁有序相变,并在~46 K处出现易磁化轴的旋转。Co2VO4多晶在~162 K处出现亚铁线有序,并在~81.5 K处存在磁补偿行为。Mn2VO4多晶在~45 K处发生亚铁磁有序相变。通过对比分析钛、钒基反尖晶石磁结构与几何阻挫的关联发现,在低阻挫态时,反尖晶石(如Fe2VO4、Co2VO4)展现出共线亚铁磁结构(Neel有序);在强阻挫态时,反尖晶石(如Mn2TiO4、Mn2VO4)展现出共线亚铁磁结构(YK有序);而在中等阻挫强度时,反尖晶石(如Co2TiO4、Fe2TiO4)的磁结构则容易受到磁场扰动,而产生沿磁场方向的磁矩变化量。
其他文献
凝聚态物理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学科,寻找新奇物态并理解其物理机制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本征二维铁磁、反铁磁和(准)二维量子自旋液体态的发现与研究极大地扩展了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领域。六角蜂窝结构的(准)二维磁性材料是其中的明星材料,其丰富的物理内涵和在超薄磁存储器、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巨大的应用潜力使其获得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拉曼光谱方法是一种无接触、无损
硅陀螺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作为核心器件在战术武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硅陀螺接口ASIC是实现硅陀螺系统高度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硅陀螺接口ASIC的数字化能够实现硅陀螺的高精度数字修正和补偿,从而有效地提高器件性能。同时接口电路数字化也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硅陀螺数字输出接口ASI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高精度硅陀螺数字输出接口ASIC研究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间目标的位姿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等各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光学图像的位姿测量技术则是近景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和遥感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具有非接触、设备简单及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线阵CCD、CMOS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线阵光学图像研究的深入,基于线阵光学图像传感器在空间目标位姿测量的优势得以展现。相比激光、雷达等其他非接触测量方式,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
硫酸盐侵蚀是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主要耐久性问题之一。硫酸盐侵蚀引起混凝土结构破坏屡有发生,然而目前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劣化模型尚未完全清晰,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尚处于定性层次,较难实现耐久性的量化设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揭示了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建立了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劣化模型,分析了硫酸盐浓度和温度对硫酸盐侵蚀的影响规律,在细观尺度下研究了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损伤演
近年来,随着我国寒区重大工程实践的日益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包括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在高寒季节冻土区(如哈尔滨地区、吉林延吉地区等)陆续发现具有特殊不良工程性能且大面积分布的膨胀土。寒区膨胀土边坡失稳事例表明,高寒季节区周期性冻融作用成为诱发膨胀土路堑边坡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我国深季节冻土区高铁建设中新近遇到的深厚残破积膨胀土尚属国际高寒区首次发现,所以目前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国内外均无直
光致变色材料是在光的作用下,可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而使自身颜色也发生变化的一类材料。这种材料能用在显示器、光存储介质、紫外线探测与计量、光子计算机中。光致变色材料按材料种类可分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无机光致变色材料。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中主要有二乙烯、螺吡喃、偶氮苯及它们的衍生物。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过渡金属氧化物(Transition Metal Oxide,TMO)、金属卤化物和稀土配合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益增长的高速通信需求促使着无线通信接收机技术逐渐向高频段、大带宽的方向迈进。传统的电子学接收机已经无法满足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对多频段、大带宽信号的接收。近年来兴起的微波光子学利用光学方法突破了电子学上的限制,具有带宽大、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随着光电子器件越来越成熟,逐渐在无线通信系统和微波雷达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在多频段、大带宽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随着精密设备应用的拓展,柔顺放大压电驱动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构型多样、易于控制等优点逐渐受到学者重视。提高放大倍数是增大柔顺放大压电驱动系统行程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柔性铰链的轴漂运动,柔顺放大机构存在放大倍数极限问题;多级放大机构虽然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但难以兼顾结构尺寸臃肿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柔顺放大机构的大行程压电驱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从运动向刚度出发,深入探讨柔顺放大
随着新一代(高)超声速及亚轨道飞行器的发展,对新一代耐热钛合金提出了新的极限挑战。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耐热钛合金有英国IMI834、美国的Ti1100、俄罗斯的BT18y以及我国的Ti60,但是一直没能突破高温钛合金600℃的“热障”温度。而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蠕变抗性、比刚度、抗冲击性、疲劳性能等都比单一材料性能好,特别适合这种航空航天极端苛刻的工作环境,具有突破现有高温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