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进而直接影响其市民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力量,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生活经历,导致他们的择业行为既具有农民工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独特特征,而以往仅仅将农民工视为同质性群体的传统研究方法不能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现状。因此,系统地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运用社会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法、个案访谈为辅的方式收集资料。在湖南省的长沙市、株洲市和娄底市内随机抽取240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本次调查样本,在系统地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择业观念和就业环境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具体表现为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呈现出盲目性以及职业适应呈现出困难性;(2)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工作经验、职业培训和工作能力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节点社会地位、关系强度和关系类型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4)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5)由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户籍管理构成的政策环境以及由市场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就业市场公平性构成的市场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为其理性择业提供前提条件;切实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为其理性择业奠定基础;重构与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为其理性择业提供社会支持;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为其理性择业提供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传统农业经济因其规模小、耗能大、产出效率低等因素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目前国内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也迅速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空间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对自己获得正向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它对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水平自尊有着积极的影响。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断趋于成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