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区作为人类聚居的场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提供了舒适宜人的物质场所。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由以前的只追求室内居住空间到现在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都体现了人们的自我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的快速化发展,我国城市增量的发展空间潜力逐渐降低。老旧住区作为城市社会的细胞,人口呈现老龄化,人口迁出迁入较为频繁,现有外部空间环境与居民需求对接不完全,同时,空间设计缺乏特色,导致住区外部空间的利用率过低,空间面临空置与浪费,空间活力不足。而有人气、有活力的空间,能更好的承载居民活动。因此住区的调整更新是必然趋势,本文从活力视角对老旧住区外部空间进行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满足居民需求的住区外部空间活力提升策略,在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的基础上,挖掘潜在的可利用空间,建设可持续的活力住区。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四点:(1)以住区活力的相关理论基础和以及住区外部空间活力的构成及外部空间的特点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构建住区外部空间的活力评价体系。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明确老旧住区活力营造的方向(第二章)。(2)西安市城市住宅建设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分布在西安城中的老旧住区见证了西安城市的变化过程,因此选取西安市城中有代表性的老旧住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的个人情况以及居民对住区活力影响因素的关注度和居民的整体满意情况,通过两个住区的数据比较分析,归纳出住区外部空间活力的共性影响因素,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较少关注到使用者的舒适性和缺乏关注使用者的情感需求这三方面因素,(3)基于上述对比分析提出提升住区外部空间活力设计原则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老旧住区节点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手法(第四章)。(4)通过在南郊铁路新村的设计,对文章理论成果进行演绎,以验证优化策略的可行性。希望能借此文章提出笔者对住区外部空间活力优化的一些看法,为以后相关行业者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第五章)。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结合实际调研,筛选出老旧住区外部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住区居民的满意度评价和运用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法,研究老旧住区外部空间活力再生;根据评价结果和住区内居民的活动需求,提出以人为本、弹性与动态性和多元交混的的设计原则,并从提高空间使用率、形成多义空间,塑造人性化设计、提高空间舒适性,加强公众参与、增强住区凝聚力这三个层面来落实西安市老旧住区活力问题解决的思路,最后从住区的组成各个空间层面提出活力营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