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强烈,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时代背景下,特殊贫困地区经济动态发展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甘肃省临夏州为研究区域,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分析2010-2018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各县区土地类型分布特征,利用极差标准化和熵权法多因素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土地利用与贫困动态发展指标关联度矩阵,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贫困动态变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结合研究区资源、环境、政策等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临夏州的土地资源结构优化和脱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提取用地信息,对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和各县区土地利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2010-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 147.41km2,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 47.5km2、100.15km2;相比2010-2014年,2014-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占总增加面积58.1%,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幅度增大,占总减少面积67.68%;临夏州各县区土地利用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属于偏远山区的永靖县和东乡县,未利用地面积达50%以上。(2)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贫困指标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与贫困指标的相关系数可知,建设用地与贫困指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农用地规模和未利用地规模与贫困指标整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人均粮食占有量、农产品产量与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在正向和负向上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利用灰色关联度测算土地利用变化指标与贫困动态变化指标间的关联度矩阵,并对关联度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指标序列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且2010-2018年关联度逐渐增大,综合关联度值达到0.7547;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类土地利用指标与各贫困指标关联度较高,而设施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与工业占GDP比重对贫困指标产生较低的影响,关联度均在0.5以下;不同县区两者指标的关联度有所差异,但整体上关联性逐渐增强,且处于中高等关联。(4)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土地利用-贫困动态变化系统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土地利用与贫困动态变化系统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和综合评价指数可知,2010-2018年整体上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和综合指数逐年增大,由初级耦合协调到良好耦合协调,两个系统由低水平协调发展转为高水平协调发展;早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快于贫困动态变化,后期发展程度逐渐协调,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有所增强;合理规划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时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两者共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