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现代化产业发展,脑创伤的发生频率逐渐增高,脑损伤后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发生使创伤性脑损伤有着较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FV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为临床快速、及时了解颅内压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方式;而创伤后的分子机制及传导通路逐渐被认识,各种分子研究受到重视,近年来HMGB1在创伤后的表达引起广泛注意,但创伤后不同时期患者血浆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及与颅内压变化规律的相关关系仍无探讨。目的研究血浆HMGB1浓度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表达及规律;研究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颅内压的变化规律;研究脑挫伤患者的不同时期血浆HMGB1浓度变化与患者颅内压变化的相关性。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对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实验设计,结果统计共收集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及32例经体检合格的正常人资料。2分组按是否受伤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挫伤患者,对照组为正常人32例;实验组再根据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8分);中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9-12分);轻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12-15分)。同时根据大脑半球双侧无创颅内压差值(D值)的变化分组,D值>60mmH20组与D值<60mmH20组。3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入院时即进行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及采集血样并提取血浆-80℃保存,并于患者入院后1日、3日、6日、9日、12日、15日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及血浆样本提取保存,血浆于实验室及时行ELISA检测HMGB1浓度并记录;对照组相同时间给予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采集血样并提取血浆与上实验组相同条件下保存,血浆及时与实验组同等条件下行ELISA检测HMGB1浓度并记录;实验组患者及时行CT复查,记录CT计分及血肿大小。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作图应用GraphPadPrism5.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三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ρ<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1、3、6、9、12、15天时间点实验组血浆HMGB1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2.在1、3、6、9、12、15天实验组颅内压明显均高于正常组。3.实验组HMGB1于伤后逐渐升高,于第6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对照组无变化规律。4.实验组颅内压于伤后逐渐升高,于第6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对照组无变化规律。5.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D值>60mmH2O组与D值<60mmH2O组HMGB1浓度具有明显差别:D值>60mmH2O组明显高于D值<60mmH2O组,P<0.05。6.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D值>60mmH2O组与D值<60mmH2O组CT计分和血肿增加量具有明显差别,D值>60mmH2O组均明显高于D值<60mmH2O组,p<0.05。7.入院时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各组间颅内压有显著差异。8.入院时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各组间血浆HMGB1浓度有显著差异。9.对照组中颅内压值与血浆HMGB1浓度水平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实验组中颅内压值与血浆HMGB1浓度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压可以判断患者病情轻重。2.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浆HMGB1浓度可以作为反映创伤性脑损伤病情变化的生化指标。3.临床上可以通过颅内压监测结合血浆HMGB1浓度监测来更全面的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