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大量转移,我国农村的“老弱病化”和“空心化”已成普遍态势。不仅如此,农地的家庭式分散经营和农业经营的高风险性导致农地经营效率普遍低下,且农地抛荒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农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效率损失。基于此,如何发展基于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提高农地效率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农地流转作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也备受关注。另外,我国中央政府为了保障农户的农地权益,进一步做实农地产权,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的物权保护,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到2017年年底,农地确权工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权工作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就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而言,理论界的分歧从未停止过。多数学者认为确权能够促进农地流转,而部分学者认为确权不能促进农地流转,甚至还抑制了农地流转。本研究通过探究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路径,试图解释确权是如何影响农地流转的,不仅如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确权方式对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确权促进农地流转的更多途径,以期确权在促进农地流转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率。本研究主要利用来自浙江省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SPSS软件的PROCESS插件,对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具体地说,本文主要分析确权是如何通过价格效应(租金率)、生产效应(亩产值)、交易费用效应和禀赋效应影响农地流转的,以及不同确权方式的农地流转效应有何差异?本文共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节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进一步阐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本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最后列出了本研究可能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主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主要内容包括:农地确权方面的研究文献,包括确权在实践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确权方式的选择;农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从交易费用视角、禀赋效应视角、农户视角、劳动力转移视角、村集体和各级政府视角、中介组织视角以及政策、宏观环境等视角梳理了影响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确权对农地流转影响的文献综述,包括确权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确权对农地流转形式的影响以及不同确权方式对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性;确权其他效应的文献综述,包括确权对农地经营效率和农户收益的影响,确权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确权对农村金融的影响以及确权对农业保险的影响等。最后,对本部分的文献综述进行简单的评论。第三章是相关基础理论。这部分主要包括产权理论、农地确权和产权的关系、农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禀赋效应基础理论。其中产权基础理论包括产权及交易费用的关系、产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农地产权和农业增长的关系;农地确权和产权的基础理论包括农地确权的概念、农地确权和产权的关系、确权方式和产权、交易费用的关系;农地流转的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农地流转的概念、农地流转模式和农地流转效应;禀赋效应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禀赋效应的界定、禀赋效应的心理形成机制和影响禀赋效应的因素。第四章是农地产权制度和农地流转的政策演进与实践探索。该部分主要基于历史的坐标,梳理了我国农地产权的变迁过程以及农地流转政策的发展过程与实践探索过程。其中,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具体分为农民所有制时期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时期;农地流转的政策演变和实践探索可以分为流转被禁止阶段(1978-1987年);接受调整阶段(1988-2001年);土地流转调整、回落阶段(1994-2001年)和快速发展与完善阶段(2002-至今)。第五章是确权对农地流转影响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该部分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也为后续的实证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研究假设。一方面,确权是如何通过租金率、生产效应、交易费用和禀赋效应影响农地流转的,即基于四种中介效应分析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基于不同确权方式的四种中介效应的差异,确权方式对农地流转的总效应有何差异。第六章是对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进行基于多重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即对第五章理论框架中第一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第一,介绍数据的来源、样本地区分布、变量的定义、指标选择和描述性统计;第二,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交易费用进行公因子的提取,并且基于因子分析进一步将该公因子作为中介变量,同租金率、亩产值、交易费用和禀赋效应一起放入框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第三,利用经典的依次检验法对多重中介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四,对本部分进行小结,并汇总实证检验结果。第七章是对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基于不同确权方式的差异分析,即对上文理论框架的第二部分中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首先,介绍了数据的来源、样本分布状况、变量选择和模型的设定等;其次,就确权方式的农地流转效应差异的实证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最后,基于户主年龄特征和户主外出打工情况,对检验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以上的各章节进行总结,并根据前面几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最后对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和有待完善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确权会促进农地流转,具体地说,确权提高了农地流转概率和农地流转比例。第二,就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机制而言,本研究发现,确权主要通过价格效应(租金率)和生产效应(亩产值)的中介效应促进农地流转,即确权可以提高农地流转租金率和亩产值,而农地流转租金率和亩产值激励农地流转;交易费用在确权和农地流转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确权会强化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而禀赋效应对农地流转无显著影响,因此禀赋效应在确权和农地流转之间没有起到中介作用。第三,就确权方式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而言,本研究发现,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于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即确权不确地在提高农地流转概率方面和农地流转比例方面的作用都更大。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确权是如何影响农地流转的?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只关注确权是否能促进农地流转,即确权的农地流转总效应,而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机制方面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即价格效应、生产效应、交易费用和禀赋效应的四种中介效应,分析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路径。(2)不同确权方式的农地流转效应差异。对于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目前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一部分学者基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认为确权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租金率从而促进了农地流转;另一部分学者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认为确权会加强禀赋效应,或者确权进一步固化了农地的“细碎化”产权,从而提高了交易费用,因此认为确权不会促进农地流转,甚至是抑制了农地流转。对于完全不同的验证结论,可能的原因是忽视了不同地区间确权和农地流转之间中介效应的差异性、不同确权方式对农地流转效应的差异性。(3)将禀赋效应纳入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性分析。就已有的确权对农地流转影响的文献而言,要么从价格效应、生产效应、交易费用角度分析,要么从禀赋效应角度分析,并且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很少有文献对这四种因素进行整体性分析,但是笔者认为只有将这些因素放入同一框架分析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因为遗漏重要变量而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检验的结果才更可靠。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第一,农地流转样本选择的局限性。本研究在进行实证检验时,就农地流转样本而言,只涉及农地转出样本,而不包括农地转入样本,更未能进行转出和转入户的对比研究。第二,在分析不同确权方式的农地流转效应差异时,在实证检验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即就确权方式对农地流转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时,本研究只验证了确权确地和确权不确地对农地流转总效应的影响差异,而并非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也就是说此差异性分析并未涉及具体的影响路径。第三,样本性质和数量方面的局限性。本文使用的数据是截面数据,而非面板数据,然而,和截面数据相比,面板数据因为可以控制个体的异质性和考察政策随时间推移的动态调整过程而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本研究中由于受资金和时间的限制,进行调研的人员主要为笔者所授课程的在校本科生,很难要求他们进行多年跟踪调查,因此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面板数据。第四,本研究在对交易费用进行测度时,选取的指标不够理想,如对交易费用共提取了3个公因子,但是二级指标却只有7个,虽然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进行因子分析的要求,但是每个公因子包括的信息还不够丰富。
其他文献
学位
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使用Combie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语言的Metafor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总分可以显著降低初中生抑郁水平,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影响高于实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在领悟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对抑郁的影响最高,其他支持的影响最低;实际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和主观支持对抑郁的影响高于客观支持。中国初中生群体中,社会支持与抑郁息息相关。不同社会
随着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面雨量预报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对象,也是气象部门对外提供决策预报的重要参考量。关注一场降水,就会关注整个流域的降水情况,这也就对面雨量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提高海南面雨量预报技术水平为研究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多种数值预报产品,采用动态权重构建海南岛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利用Microsoft Vis
近几年来,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思想对计算机和每个应用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Object-Oriented GIS)也成为GIS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中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GIS中的空间对象的数据模型、语义和表示、对象之间的基本语义关系、对象的基本空间操作及拓扑结构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同时,引入用UML建立针对GIS的面向对象模型的一种思想,建了GIS基本空间数据
在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主要保存在数据库中,数据仅能以枯燥单调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将一些重要信息隐藏在文字背后,而且使系统缺乏强劲的可视化分析及决策支持。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则将客观实体的地理图形、图象、甚至于多媒体数据与描述实体的属性文字信息有机地完美融合在一起,借助地图所具有的直观和地理分析功能实现图形与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与适时动态更新。目前,基于Microsoft的COM技术的组件式
测序人类基因组工作已经逐步形成,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成为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何利用和开发PPIs(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信息及PIN(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Network)来分析和预测蛋白质的功能成为了生命信息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运用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生物信息学的预测方法,构建功能蛋白质相互作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空间数据资源的信息系统,它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可视化。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地理信息资源,成为IT领域研究的重点,地理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WebGIS实际上是在Web上实现GIS功能,是一种基于Internet/ Intranet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WWW功能得以扩展,真正成为一种大众使用的工具。WebGI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隐私泄露问题频频发生。《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显示,网上对于用户个人信息地下买卖的趋势已经在爆发性地增长,消费者因信息泄露造成各种损失的数额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3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脸书上有5000万以上用户的信息数据被泄露,并已被不正当使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就此事展开了调查。隐私泄露不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有很大的危害,所以要想使
化工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成立于1922年4月23日民政部评估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科协所属优秀科技社团个人会员40000余人,单位会员近300家下设7个工作委员会和40个专业委员会品牌活动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国际烯烃及聚烯烃大会阿赫玛亚洲展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