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粹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从俄国传入的社会思潮影响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话语系统,不仅如此,在文学领域它也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文艺思潮。作家受其影响在创作中不免流露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粹思想。中国传统的儒家、墨家文化中的重民思想有着和民粹主义特征的某些暗合,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对本国道路的探索都成为中国现代作家接受它的原因之一。而源自俄国的民粹主义本身的特征也和知识者们产生了共鸣,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在实现政治理想和文学理想的过程中的依据。 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民粹思想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艺思潮中的体现和在此时期作家的小说创作中的不同呈现图景,挖掘民粹思想对文学的启发和影响。文章在论述民粹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作品中体现中,对不同概念的区分及民粹主义思潮进行了介绍,进行了横向比较与纵向传承变革关系的挖掘,从题材处理、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论证了这些不同流派作家从不同角度对民粹思想的影响的体现。总结了民粹思想带给文学的正面积极影响及给作家创作带来的弊端。
其他文献
诗歌莫盛于唐,莫备于唐,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悯农诗就犹如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盛开于唐诗大花园中。本文结合文艺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从三个方面系统地对中晚唐
学位
法国作家笔下20世纪初期的北京城市形象的最终形成,既得益于作家自身文学观念和创作动机的影响,又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语境的熏陶。同时对后来想象中国、创作多元中国形象的西方作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由于动词的题元角色与其论元的不对应而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特殊同时也很重要的句法现象。不及物动词的题元角色一般为施事或当事,论元结构为“施事/当
学位
“国剧运动”派在中西戏剧比较中获得了新的学术视角,提出了创建民族戏剧的理论主张,打破了中西戏剧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开启了话剧民族化的进程。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