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差距仍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研究针对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出空间非均质性的三种表达方式,考察在空间非均质性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影响效应。 本研究做了四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出了空间非均质性的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表达方式是空间位置、空间尺度的不同,采用空间扩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探讨空间位置关系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潜在影响效应。第二种表达方式从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入手,度量城乡收入极化作为空间非均质性的表达方式,考察城乡收入极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关系。第三种表达方式是空间横向联系和空间纵向联系的不对称性考察空间非均质性,关注全局空间非均质性在局部空间的影响。梳理了三种表达方式的内在关系。第一种表达和第二种表达互相补充,分别针对要素资源流动的两大特点,从内陆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第一种表达和第三种表达为递进关系。第一种表达重视的是空间非均质性与空间横向联系(即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第三种表达方式将多层次数据结构引入模型当中,在考察空间横向联系的同时,考虑了空间纵向联系的影响。第二种表达方式和第三种表达方式具有一致的内涵,均关注的是区域内部单元的相似性和区域之间单元的差异性,两者所关注的对象一致而角度不同。 第二,针对空间非均质性的第一种表达方式,考虑经济联系强度做为空间非均质性的度量方式,基于经典的索洛—斯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空间面板模型方法,建立空间拓展形式的索洛—斯旺新古典经济增长空间面板模型;以全中国339个地市、排除新、藏、蒙、青、甘之外地市和五大区分别为分析样本,选择1992-2010年全国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检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潜在空间影响的显著性,比较潜在空间影响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的分析结果来看,1992-2010年间,全国经济是显著收敛的。(2)原始样本的经济增长收敛速率要小于新样本的收敛速率。(3)从五大区层面的分析结果来看,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4)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内部各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即存在负的外部性;而采用距离矩阵时,这种关系变为正相关,即存在正的外部性。(5)经济联系强度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联系强度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再通过反馈效应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经济联系强度越大的区域,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越大。 第三,针对空间非均质性的第二种表达方式,即城乡二元结构,采用城乡收入极化作为空间非均质性的表达形式,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收入极化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三点假设,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和协整面板模型,通过加入不同的控制变量比较分析两者的动态关系和长期协整关系。结果表明:(1)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提出三点假设:○1城乡收入极化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2城乡收入极化在不同水平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3城乡收入极化通过投资、消费和城乡就业人口转移影响经济增长。(2)总体情况来看,收入极化与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极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的作用。(3)城乡收入极化的恶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这会影响到中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城乡收入极化水平在2003-2010年间减弱,这种减弱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4)从收入极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来看,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极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有逐渐减弱的趋向。(5)协整关系研究表明,1995-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对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性的负面影响效应,即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向变化关系;同时,我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已经形成了各聚类间的异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越发达地区,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效应越大。 第四,针对空间非均质性的第三种表达方式,采用多层次动态因子模型,将多层次数据结构引入到区域因子分析当中,考察了我国2005第1季度到2015年第4季度中部地区六省区域经济增长在多层次空间结构下,受到区域共同因子的影响,以及区域特定因子之间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以江西省和中部地区其余5省的经济空间关系为例,江西与湖北为互补关系,与山西为竞争关系,江西的经济增长对河南、安徽有正的溢出效应,对湖南有负的溢出效应,河南、安徽的经济增长会对江西的经济产生负的外部性,湖南对江西的经济增长有正的溢出效应。江西的经济增长会受到区域共同因子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为负效应。(2)中部地区六省经济增长均受到来自高层次空间的影响,如果忽略这种多层次数据结构,必会引起空间溢出效应的有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