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后血清清道夫受体B1(scavenger receptor B1,SR-B1)的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的水平,探讨ESLD行肝移植术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为延长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寻找可能的方法。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3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入选的所有病人,经生化、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记录所有患者以下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水平等,并于术后1年进行随访,复查各指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实验测定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年血清SR-B1多态性位点(rs423800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卡方检验来比较术前及术后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的变化,以比值比(odds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来表示SR-B1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定义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入选患者中92%于术后至少出现1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70%的患者于术后进行高血压治疗,术后发生高血脂症的发生率为65%,而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超重及肥胖的发病率分别为3%、30%、45%和40%。2、SR-B1基因多态位点rs4238001有GG、GA、AA三种基因型。3、SR-B1基因多态性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和G、A等位基因型频率在术后组与术前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移植术后易发生高血脂症、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结论1、SR-B1是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保护性因子,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清SR-B1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2、肝移植术后血TC、TG和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则明显降低,证明肝移植术后发生血脂代谢异常。3、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肝移植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