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万晓刚教授(以下简称万教授)善用中药治疗内分泌疾病,其门诊就诊的病人大多数是甲状腺疾病,其中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下同)病人为多,临床效果明显,能降低甲亢患者的复发,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万教授对中药治疗甲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惜乎其临证思路及经验,至今未有系统整理。余有幸拜教授门下学习,侍诊左右,有机会收集整理万教授医案,但苦于收集的医案零散而不系统,难以充分发掘万教授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诊疗特点。现利用万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资料,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并结合万教授的论著、及与本人深入交流,奉承“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形象化展示万教授中医治疗甲亢的辩证思维及方药运用规律,全面、客观、多层次地揭示导师运用中药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为传承名中医经验提供借鉴,为甲亢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纳入万教授门诊2016-09至2018-10期间中药治疗甲亢患者230份病例为研究对象,现场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症状、舌脉、方剂、中药处方等诊疗资料,通过对采集病例中所涉及的症状、证型、治法、方剂、中药组成的概念进行提取和规范化表达,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根据研究之需要,建立相关形式背景,运用燕山大学提供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形成万教授治疗甲亢及其相关合并症“病-症-治”的属性偏序图,并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完成万教授中医辨治甲亢的知识挖掘。成果:一般特征:甲亢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率青年>中年>老年,常见合并症包括不寐、心悸、脱发、虚劳等。知识发现:基于230例甲亢患者的门诊数据,构建甲亢“病-症-治”病例数据库,以96首方剂为研究对象,以252个病-症为属性,建立“病-症-治-方”属性偏序图。以96首方剂为研究对象,以222种中药为属性特点,形成“治-方-药”属性偏序图。根据合并症频数大小,结合其临床常见症状、体征、西药不良反应等,选取8个方面(不寐,脱发,颈部肿大,突眼,皮肤病,心悸,泄泻,虚劳)展开具体探究。根据相应的“病-症-治-方”属性偏序图,可得到常用的治疗方剂,以方测证,得出万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根据相应的“治-方-药”属性偏序图,可得到常用的中药,从而归纳总结万教授中医治疗甲亢及其相关合并症的病机认识及处方用药规律。整体上,万教授主要从三方面辨治甲亢,一则肝郁气滞,痰阻化热,治以疏肝行气,清热化痰,方用柴胡汤类;二则脾虚湿困,气滞痰阻,治以健脾祛湿,理气化痰,方用泻心汤、二陈汤类;三则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治以温补肝肾,益气补血,方用三仙汤、肾气丸类。合并症上,不寐者,病机有四,一则阳虚心神不宁,治以温阳重镇安神,方用桂枝加龙牡汤等;二则痰饮扰心,治以化饮祛痰安神,方用柴桂姜汤、温胆汤等;三则脾虚湿盛,治以健脾祛湿,方用泻心汤类;四则肝郁气滞,治以疏肝理气,方用四逆散等,最常用的中药为{炙甘草,桂枝,黄芩,合欢皮,牡蛎,首乌藤,柴胡}。脱发者,其病机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治以滋阴养血,温阳固精,常以七宝美髯丹为主,最常用的中药为{茯苓,何首乌,补骨脂,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牛膝}。颈部肿大者,其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结,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方用四逆散、平胃散等,最常用的中药为{牡蛎,炙甘草,柴胡,醋三棱,醋莪术,醋鳖甲}。突眼者,其病机为气滞饮停,兼血瘀,治以理气化饮活血,方用四逆散合四物汤为主,最常用的中药为{炙甘草,牡蛎,桂枝}。皮肤病者,其病机为脾虚湿蕴,治以健脾疏风祛湿,方用泻心汤、脱敏汤为主,最常用的中药为{炙甘草,蝉蜕,法半夏,黄连,黄芩,土茯苓}。心悸者,其病机为少阳失枢,阳虚为甚,治以和解少阳,温补心阳,多用柴胡类汤加减,最常用的中药为{炙甘草,牡蛎,桂枝,茯苓}。泄泻者,其病机为脾虚湿盛,治以健脾祛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五苓散等,最常用的中药为{炙甘草,白芍,茯苓,麸炒白术}。虚劳者,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治以健脾补肾,方用三仙二皮一子汤、四君子汤等,最常用的中药为{炙甘草,茯苓,白芍,陈皮,法半夏,人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万教授治疗甲亢,认为其病机总为脾虚肝郁肾虚,加之痰湿气滞血瘀互结于颈前,发为本病,故治疗上多不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行气疏肝,活血散结,补肾填精之法。经分析研究结果可知,万晓刚教授通过中医辨证,灵活用方,处方精简而多变,对于诸多变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万变不离其宗,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也一定程度上证明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可用于中医临床经验的研究。中医医案是中医的珍贵宝库,可以体现医家的临床思维及经验,如何充分挖掘医案的潜在价值一直是中医传承的难题,如果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浩瀚的中医医案数据中发现规律,对中医的继承及发扬将是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