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作物由于具有抗病虫害、高产量、高品质等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耕地;转基因作物减轻了世界范围内由于粮食缺乏导致的贫困和饥饿现象;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减少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通过不耕或少耕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了对环境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可见转基因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转基因作物产生于实验室内,基因被大跨度、跳跃式的转移,与开放环境中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相近物种的杂交存在很大差异,其本身的安全性未为可知,而且有可能对已有的生物多样性会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开始种植以来,国际上就不断有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相关事件的报道,如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等,这些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日益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外源性的基因与人体并非完全绝缘。被转入作物中的功能基因有能够进入人体并且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可能。这就使得我们在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推广问题上不得不慎之又慎。因此充分的多维度的评估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相关的转基因作物信息平台,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该论文涉及的转基因大豆作物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参考资料、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政策法规及在线交流几部分。安全性评价数据库主要内容有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玉米和小麦的基本信息(品系名称、作物种类、特殊性状、外源基因及转化方法、研发机构等)、安全评价相关的评价方法、技术和标准等。特别收集了目前国内转基因作物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平台的建立可望向人们介绍三大转基因作物的各方面信息,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玉米和小麦的研发及后期的产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