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钼矿区淯河和陶湾北沟流域重金属累积与预警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绿色矿山建设理念的指引下,为进一步了解矿业活动对矿区水土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与矿业活动的耦合关系,本文选取栾川县钼矿集区内陶湾北沟和淯河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流域内水体、底泥和土壤三种环境介质样品,通过污染指数法、相关性分析、地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矿区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布特征、累积富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淯河枯水期河水污染程度高于丰水期,枯水期Zn、Hg、Mo均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丰水期Cd和Mo为重度污染,其综合污染程度为Mo>Cd>Zn>Hg;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严重,出现了明显的累积现象,其综合污染程度为Mo>Cd>Zn>Cu>Pb>As;土壤中Cd、Cu、Zn、As、Pb均不同程度的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综合污染程度为Mo>Cd>Cu>As>Zn>Pb。陶湾北沟丰水期Cd为轻度污染,Mo为重度污染,枯水期Cd为轻度污染,Hg和Mo为重度污染,其综合污染程度为Mo>Cd>Hg;底泥中Cd、Zn、Cu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Mo严重超过了土壤背景值,其污染程度为Mo>Cd>Zn>Cu;土壤中Cd、Cu、Zn、Pb不同程度的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综合污染程度为Mo>Cd>Zn>Cu>Pb。(2)通过对流域内水体、底泥和土壤三种环境介质样品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底泥>土壤>水体。重金属来源主要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为Cu、Zn、Cd、Mo,四种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矿业活动,另一类为Pb、As、Hg、Cr,这四种元素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是自然作用和矿业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淯河流域土壤中Zn、As、Cd、Cr、Mo累积效应较强,其中As、Cr累积作用最为明显,在整个流域基本均表现为正累积,Zn、Cd在尾矿库分布较多的中游表现为较明显的正累积,Mo在靠近采场的上游以及中游均具有较明显的正累积;陶湾北沟流域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效应整体上较弱,As、Cr在整个流域上基本均表现为正累积,Mo在靠近采场的上游表现为异常的局部高累积富集现象,中游、下游累积作用不明显。横向上靠近河床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效应较外围明显。As和Cd元素当前虽基本没有出现污染状况,但表现为较明显的正累积趋势,具有较大的潜在污染风险,应防范其带来污染的可能。
其他文献
为了准确地描述植被动态变化,人们迫切地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光学数据虽然能提供较为丰富的光谱信息,但由于受云、雨天气的影响,很难保证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可以生成全天时、全天候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影像,但其光谱信息不够丰富,无法识别植被丰富的生理生态变化。如果能结合光学数据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两者各自的优点,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谱信息丰富和时间分辨率高的数据集,能够准确
随着攀岩运动的“入奥”,我国攀岩运动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同时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攀岩运动在我国仍处于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师资力量较匮乏,同时属于高危性的运动项目,对从业人员资质有较高要求。教练员作为攀岩运动的推广者与技能的教授者,为保障攀岩者的安全,促进攀岩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对现阶段我国攀岩俱乐部教练员从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攀岩俱乐部教练员从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社区治理精细化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方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社区屏障作为第一道防线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此同时,基层社区治理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效果不明显、居民幸福感缺失、科技支撑服务缺失等问题。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超大城市社区更是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本研究将智能化应用于社区治理,以网格化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基于数据分析的超大城市社区精细化治
自2012年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被首次报道以来,由于其具有质量轻、安全性高、清洁环保及可持续性等一系列优点,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TENG在可穿戴电子产品、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TENG的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器件的耐久性差,输出功率低。本论文选取了耐磨性好的丁腈橡胶和聚四氟乙烯作为摩擦材料有望制备一种耐久性好的TENG。本文分别用模压法、涂膜法、静电纺丝法制备
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的朝阳市、锦州市是我国重要的中生代鸟类化石产地,在过去的近20年里,陆续发现了数件保存精美的早白垩世热河鸟目化石标本,这些标本同时具有兽脚类恐龙和鸟类的镶嵌特征,被认为是较德国始祖鸟稍微进步的最基干的鸟类代表,为研究鸟类起源及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热河鸟目的部分属种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各属种的谱系演化关系仍不确定。本论文通过对中华神州鸟、东方吉祥鸟和粗颌大连鸟模式标本及其他3件
在有色金属的开采与冶炼过程中,会在地下留有大范围的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会造成地压不平衡而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威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矿石的开采与冶炼会产生诸多固体废弃物。现阶段对于此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以就地掩埋与封存入库为主,这不仅占用土地面积,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元素也会因雨水冲刷等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迫切需要通过绿色采矿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充填采矿技术是绿色采矿的主体支撑技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以及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在土地资源数量紧缺和土地生态质量保护的双重约束下,要求人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土地利用转型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从不同经济社会因素出发探寻其对土地空间形态的交互作用影响。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探讨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分析转型变化趋势与特征,并在趋势研究的基础上
以变质核杂岩和不对称花岗岩穹隆为代表的大规模地壳伸展和岩浆活动在晚中生代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大陆。韧性剪切机制是这些伸展构造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中蒙边界东南段沿北东向展布着罕乌拉、纳兰和宝德尔三个不对称花岗岩伸展穹隆,本文对此三个穹隆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查明了其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并结合锆石年代学限定穹隆发育时限。此外,对穹隆剪切带糜棱岩显微构造进行应变及变形分析,综合探讨穹隆的构造演化过程。罕乌
滑坡形成或复活机理是滑坡灾害防治的基础,滑坡失稳模式是滑坡灾害预防的依据。甘肃岷县是甘肃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其中大型滑坡以堆积层滑坡为主。本文选取岷县梅川镇两个典型堆积层滑坡—马场滑坡和文斗滑坡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和监测为基础,基于SEEP/W+SLOPE耦合、SEEP/W+FLAC3D耦合的数值模拟,对滑坡复活机理与活动趋势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在天然工况下,马
气候变化对矿区重建生态系统长期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引发了学者的广泛担忧。考虑到土壤水文、微气候等生物与非生物组分的剧烈改变,矿区重建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可能与周边未扰动植被不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矿区重建植被与周边未扰动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为预测气候变化对矿区重建植被的影响以及优化复垦工艺、保障重建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对平朔矿区1997-2017年生长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