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CP-PLLA粒子植入实验鼠体内降解特性及代谢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untpp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32P-磷酸铬-聚 L-乳酸(32p-CP-PLLA)粒子植入实验鼠体内的降解特性及代谢。方法:KM小鼠72只,采用开腹或经皮穿刺法将32p-CP-PLLA粒子分别植入小鼠肝脏、腹腔及腿部肌肉,粒子植入前活度为20.44~25.14KBq,30d内不同时间处死,取出粒子,取血及主要脏器测定32p放射性计数率值(cpm),计算每克组织的剂量百分率(%ID/g),扫描电镜动态观察粒子形态变化。SD大鼠5只,肝脏内植入粒子后代谢笼饲养,每24h测量粪便及尿液cpm,计算32p 30d排泄率。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M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32p-CP-PLLA粒子植入后无一例发生粒子移位,释出的32P在重要脏器和组织中放射性分布略高于本底水平。30d内组织脏器计数率之和呈现阶段性变化:肝脏组1-5d各脏器摄取总值极少,5-10d略增多,11-20d又趋减少,21-25d摄取再次增多达到峰值(622+-11),26-30d略有下降;肌肉组变化与肝脏组相似,唯峰时提前且峰值相对较低(15d,403+-14);腹腔组重要脏器摄取呈持续低水平,无明显阶段性变化。粪便和尿液的cpm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6d和第19d,排泄率分别为(0.82+-0.20)%和(0.50+-0.23)%,30d总排泄率分别为4.08%和1.33%。结论32P-CP-PLLA粒子作为一种新型恶性肿瘤植入剂,在体内无脏器迁移,全身吸收剂量极少,粒子呈现阶段性缓慢降解,降解物不具胶体特性,较少通过粪尿排出体外,显示出良好体内稳定性、靶向定位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非杯状细胞和杯状细胞在兔结膜组织上的分布情况;探讨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确定兔结膜上皮细胞单克隆培养的条件、单克隆生长特
目的:通过超脉冲点阵CO2激光建立药物传输途径,治疗豚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检测模型皮损区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变化情况,探讨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外用对黄褐斑的治疗意义。方法:健康雌性豚鼠30只,其中20只为模型组,10只为正常组。剪除其背部毛发面积约4×4cm2。模型组予以每日肌肉注射0.4%黄体酮,5ml/kg,同时以波长为320nm的中波紫外线照射背部裸露皮肤,一天1次,1次60
目的:1、研究细胞凋亡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兔中的作用,以及血清脑钠肽(b 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与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