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华南夏旱的数值诊断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结合包含了18个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局地纬向平均经向环流线性模式,对2004年华南夏旱进行数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华南干旱期,通过激发经向环流的下沉支来维持华南地区干旱的因子主要有2个:潜热加热(占211.4%)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占13.2%)。潜热加热所对应的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华南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而干旱。(2)在预报华南夏旱时另外一种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干旱期发生前中高纬西风带上和低纬东风带上的扰动的相互作用。超前(以23天周期信号为主的)华南旱期4天(通过99%信度检验)造成华南地区距平下沉运动的主要因子为与中高纬西风带扰动有关的潜热加热(占82.5%)和涡动量经向温度平流(占3.4%);超前(以9天周期信号为主的)华南旱期4天(通过99%信度检验)造成华南地区距平下沉运动的主要因子为涡动量经向西风动量平流(占13.1%)。在干旱前期,由这几个物理过程驱动的环流下沉支使得西太副高略为西伸,造成热带气旋可能要登陆华南的假象。然而,高低纬的扰动在后来的几天打通,迫使西太副高在干旱期减弱东撤,热带气旋绕过华南未能给华南带来降雨,综合干旱期的诊断结果可知此时华南正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Maryland大学大气海洋科学学院的最新版SODA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资料(0.5“×0.5”,1950.01-2008.12),通过流量、主流轴的纬度位置、主流轴的深度位置
本文主要利用2004年至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四个城市的PM10浓度资料等,制定一定的标准统计分析了2004、2005年的灰霾与
本文所用资料是1958-2001年新疆地区49个站点的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 500Hpa 月平均高度场。 用距平值、相对变率分析发现:除了最高
  本文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站的夏季月平均气温、美国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1~2002年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采用气候学和典型年份相结
本研究采用了动态网页技术,以Internet广域网作为传播媒介。以全国700多个气象站50年气象数据作为基础资料,结合多种气象服务模型,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多种应用水平的系统平台,平台
暴雪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了解降雪的云微物理过程对于提高暴雪的数值预报水平和人工增雪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包含了多个显式可分辨尺度微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