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炎症指标及肝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分析,明确PBC与IDO、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之间的关系,为PB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诊断为PBC患者。2019年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收集其实验室数据,包括肝功能、炎症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或肝脏穿刺活检,并于病理科行肝组织病检、免疫组化协助明确诊断者,分为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AIH-PBC重叠综合征、机械性淤胆、肝血管瘤5组,对其肝组织行IDO免疫组化染色。比较PBC患者与健康对照及PBC组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比较PBC与其它肝病胆管上皮IDO表达的差异。结果:1.PBC组肝酶、胆酶、胆红素以及炎症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合并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者较不合并者肝酶、胆红素升高程度更低(P<0.05),ESR更快(P<0.05);肝硬化组胆红素、GLO升高更明显(P<0.05);口服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可降低患者肝酶、胆酶、GLO及CRP(P<0.05),且非肝硬化组下降更明显。2.PBC患者体内CD4~+T细胞计数、IFN-γ升高,Treg细胞计数、Treg/CD4~+T下降(P<0.05);合并SS者Treg/CD4~+T下降更明显(P<0.05);肝硬化组总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及Treg细胞计数较非肝硬化组明显下降(P<0.01);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可见4期总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及Treg细胞计数较2、3期下降(P<0.05),2、3期间未见明显差异;Treg/CD4~+T仅可见3期较2期明显下降(P<0.05)。口服UDCA与未曾服药者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差异。3.PBC患者炎症指标与肝酶、胆酶呈正相关(P<0.01),总T淋巴细胞计数与ALT呈正相关(r=0.244,P<0.05),CD4~+T细胞计数与ALT(r=0.266,P<0.05)、GGT(r=0.264,P<0.05)正相关,同时可见IFN-γ与ALT(r=0.385,P<0.05)、AST(r=0.531,P<0.01)、5’-NT(r=0.629,P<0.01)及GLO(r=0.491,P<0.05)呈正相关,Treg细胞计数及Treg/CD4~+T与肝功能、炎症指标未见相关。4.PBC组、AIH组、AIH-PBC重叠综合征组以及机械性淤胆组胆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血管瘤组(P<0.05),且PBC组、AIH-PBC重叠综合征组IDO的表达量高于AIH组及机械性淤胆组(P<0.05)。结论:1.PBC患者体内存在Treg/CD4~+T比值失衡,这种比值失衡可能在PBC疾病进展期发挥作用,并且可能与疾病预后相关;2.口服UDCA有助于改善PBC患者的生化指标,但并不能改变其体内Treg/CD4~+T比值失衡状态;3.PBC患者胆管上皮细胞内IDO表达升高,外周血Treg/CD4~+T比值失衡可能与IDO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