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与城市耦合机制及模拟调控研究——以连云港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经济重心向沿海港口城市转移的态势愈加明显,港口城市成为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以港兴城,以城带港,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是世界港口的普遍发展规律。现阶段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但还没有形成世界型的港口城市。港城之间的耦合机制不顺畅是导致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的关键因素。由此,选择一个典型地区探讨港城耦合的机理、规律和模拟调控,为港口与城市间的互动发展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根据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地理科学、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原则,遵循“内涵-机制-评价-规律-政策”的研究思路,着重揭示系统耦合机制及调控体系的设计,尝试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索港城耦合系统,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连云港港城耦合的实践中去。   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港口与城市作用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港口与城市两个系统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非线性关系总和这个港城耦合内涵出发,提炼出反映港口与城市及外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的PU框架,着重分析了港城耦合的机制为港城耦合内部结构决定港城耦合的外在行为,同时环境和规律也是影响港城耦合系统的重要因素。采用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理论建立港城耦合模式的外在判别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分析探究港城耦合系统的内在结构。在PU框架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港城耦合指标筛选程序;全面分析了连云港港城耦合基本情况,运用指标筛选程序建立了连云港港城耦合指标体系。采用系统熵基础下的港城耦合判别模式分析了1996-2008年间连云港港城耦合状况,作为港城耦合系统外在行为和机能的测度。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港城耦合系统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港城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的耗散结构特征,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在分析系统演化过程与熵值变化关系时,发现要使系统达到低熵有序状态,必须使系统开放,且从外界得到足够的负熵流。港城系统的演进规律是系统随时间进程存在演化分叉,为保证系统朝着正确的方向演化,需要在关键时刻依靠能发挥乘数效应的负熵流保证系统熵值的下降。基于港城耦合特征、机制和规律,设计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城耦合SD模型,并通过连云港的实证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根据连云港的实际设计了两种仿真模拟方法,得出了短期和长期连云港实现港城耦合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并提出连云港港城耦合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各种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基于地理信息的信息化服务的建设任务也日趋加重。传统的4D数据虽然包含了地物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2013年7月,浙江卫视自主研发,推出了全国首档原创真人秀节目模式——《我不是明星》。节目开播第一期,就位列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并引起了社会的舆论关注和较大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围填海成为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围填海一定程度解决了沿海地
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目前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尺度进行把握,而从农户这一微观行为主体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
聚落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是一定区域内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聚落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分布规律能够体现区
土壤侵蚀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给生态和人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核素示踪技术被认为是环境研究领域比较有效的一种研究手段。简便、快速、高精度的核素示踪技术很
交通是联系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因此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日趋缓慢的交通运行速度,与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反差,远远不能满足其高效运转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当今旅游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人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既是旅游业本身发展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