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怪、鬼魅、神仙——六朝志怪小说的三大题材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前小说又称古小说,它分为志人、志怪两大系统。对于志怪小说而言,六朝无疑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志怪小说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勃然而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小说艺术技法在小说创作中日臻成熟。关于六朝志怪小说的题材研究,可大抵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作为小说类型的志怪,其二是作为修辞的志怪。前者是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志怪小说题材特点,后者则是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诸多志怪题材如何在小说文体中孕育成熟,并推动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发展。因此,小说题材研究同时被赋予了文体与修辞的双重使命。六朝志怪小说大都由精怪、鬼魅、神仙等三个重要题材构成。精怪源于巫文化,其进入小说后,演绎出像“狐精”这样经典的故事模式;鬼魅则在魏晋与佛教地狱观念相融合,形成了诸多像泰山地府一类的宣佛故事;神仙题材更为人所熟知一些,但其中许多作品应放在广义文学的视野下去考察。上述三种题材各具特色,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独特的想象世界。
其他文献
曾巩,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古文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曾巩的记体文,丰富而全面地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认真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辅以宏
大多数孩子反感老师向家长“告状”,常婧的儿子小驳反应更为强烈。这与他自身淘气有关,与老师不懂欣赏孩子也可能有关系,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常婧不会处理那些来自老师的有关孩子评价的负面信息。   每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常婧往往心里总是先“咯噔”一下,听老师反映孩子诸多不是后,她心中愤怒的火苗便“腾腾”往上蹿。接下来教育孩子的方式无非都是一个套路:先是厉声批评,孩子沉默不语,常婧认为他消极抵抗;孩子大声申
苏颋是盛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作为一代宰辅,他为唐朝盛世的开创作出了一定的功绩;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凭借其超凡的文学才能,成为了当时文坛上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与张说同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笼罩群言”散发着无穷的理论魅力,极具研究价值。鲁迅先生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称,认为二者分别是东西方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围绕《文心雕
第一阶段:  婚前一年婚后两年  结婚前后,男女双方正处于感情波动比较大的阶段。现在的年轻夫妇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性格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大多不会为对方着想,常会因芝麻绿豆的小事争吵。  有一对青年男女谈了几年恋爱准备结婚,此时两人正处于事业上大展拳脚的时期,工作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双方经常摩擦给男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便影响了男性的生理健康,无法勃起。女方不能理解,责骂
本文将修饰语作为一个词类来探讨。这个修饰语词类以两周先王先祖称谓,如王、祖、考、妣、母、父等为修饰对象,主要出现在追孝与颂扬先祖的铭文中。这些修饰语主要分作三大类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的工具。在认知活动中,主体是人,认知的对象是世界,语言是两者间的媒介。人类自诞生以来,正是依赖语言这一独特的工具才得以相互交际,形成群体和组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