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物白散首载于《伤寒论》,可治疗寒实结胸证,也是温下通腑的代表方剂。前期研究已证实,三物白散可逆转Th1/Th2漂移,进而正向调节肝癌免疫应答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肠道菌群的失调密切相关,三物白散作为温下通腑的代表方剂,有一定的“通腑”作用,可能对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其抗肝癌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或许和其干预肠道菌群有一定关系。目的:观察三物白散干预ICR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差异,肝癌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三物白散正向调节肝癌免疫应答的深层机制,进一步丰富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1)造模分组:将46只四周龄的雄性ICR小鼠适应性地饲养一周后,随机取出40只进行肝癌原位移植瘤造模,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物白散组、万古霉素组和消胆胺组,每组10只,其余6只为空白对照组。(2)给药:造模成功第二天起,实行灌胃生理盐水的小组为模型组和空白组,三物白散组灌胃三物白散混悬液,根据体重10 g灌胃0.1 mL L比例进行每天灌胃。万古霉素组自由饮用浓度为0.5 g/L的万古霉素溶液,消胆胺组自由食用含2%消胆胺的饲料。(3)大体情况记录.:分别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每2天记录一次小鼠体重变化,观察小鼠的进食、毛色、活动状态及腹部体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3周内死亡的小鼠日期进行统计并解剖,观察肝脏、肿瘤、腹水等情况。(4)观测指标:按照上述给药方式给药21天后统计小鼠存活数和出现腹水的情况,计算各组小鼠存活率和腹水率,然后脱椎处死。分别进行以下实验:肝癌病理组织切片,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小鼠回肠组织FXR表达的检测,各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和肝脏中胆汁酸成分和含量检测。结果:三物白散可促进Th1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h2细胞因子表达,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和FXR的表达有相关性,FXR表达低的实验组Th1表达高Th2表达低。肠道菌群可调节胆汁酸代谢,梭状芽胞杆菌是使肠道内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的重要菌种,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不明显,但梭状芽孢杆菌表达降低,次级胆汁酸的表达降低,初级胆汁酸的表达提高,胆汁酸可调控FX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组FXR表达降低。结论:(1)三物白散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结构。(2)肠道菌群可以调控胆汁酸的代谢过程。(3)胆汁酸的代谢可调节FXR的表达。(4)FXR表达和肝癌免疫应答正向调节呈负相关。(5)三物白散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调节胆汁酸代谢的改变,抑制FXR表达,逆转Th1/Th2漂移发挥肝癌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