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观察根据纳入标准,纳入64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分为头体针结合组和单纯体针组,各32例。单纯体针组采用传统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头体针结合组在单纯体针组的基础上加入百会、情感区的头针治疗。采用布里斯托尔粪便性状分类表(BSFS)、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相应评价,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头体针结合组有效率(75.00%)优于单纯体针组(43.75%),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头体针结合法和单纯体针针刺,均能改善IBS-D患者的各项评分,且治疗前后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头体针结合组在改善患者大便形态,治疗腹胀、腹痛及排便频率症状方面,与单纯体针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改善患者的排便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体针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头体针结合组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优于单纯体针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从随访结果可看出,头体针结合组的远期疗效较单纯体针组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头体针结合和单纯体针对治疗IBS-D患者均有效,但头体针结合法疗效更优;2.头体针结合和单纯体针治疗均能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及腹泻症状,但头体针结合法对患者排便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影响方面的改善更优;3.头体针结合可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4.头体针结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稳定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