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坍涨与地方社会变迁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M123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江地区的京口江中自古以来存在众多沙洲,宋代以降尤其是明清时期,经过移民的徙入和地方官府的维护,该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开沙洲为主体、初具规模的沙洲地方社会,而在沙洲地方坍涨不断的背景下,地方社会亦不断迁变,同时,地方官府出于地方社会控制的需要,也积极地针对坍涨所造成的各类社会问题作出应对。本文主要致力于理清宋代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镇江丹徒开沙诸洲地方社会的形成、变迁以及开沙诸洲的坍涨、变化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沙洲坍涨给开沙诸洲地方社会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以及地方洲民与镇江地方官府为应对坍涨等各类沙洲社会问题所作出的不同的应对方式,尝试进一步思考在应对沙洲坍涨过程中,地方官民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发展的,并解释这一机制抑或互动模式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沙洲地方社会的秩序稳定,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保障此沙洲地方社会的存续。本文立足于前辈学者对沙洲、沙田的研究,以宋代以来开沙诸洲地方社会的形成、发展与明清时期开沙诸洲的坍涨、变迁历程为主要脉络,尝试对宋代以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镇江地区开沙诸洲地方社会作一基本的考察。其中,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宋元时期开沙地方社会的初步形成与早期发展,并且结合宋元时期镇江地方官府对以沙田争竞为代表的沙洲地方问题的应对与处置,证明在镇江这一沙洲众多的地区,洲地争竞的问题由来已久,而地方官府也在应对处置这类问题上形成了了初步的经验模式。第二章的内容一方面是梳理明代时期开沙诸洲的坍涨变迁历程,考察该时期开沙诸洲地方社会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主要通过观察明代时期沙洲地方社会以及镇江地方官府对沙洲坍涨所引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应对,来尝试说明在明代这一开沙诸洲地方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地方官府与地方社会之间逐渐摸索、形成了一种致力于维护沙洲乃至镇江地方社会秩序稳定的坍涨问题应对—处置机制,在这种地方官、民互动配合的应对模式下,沙洲地方社会本身得到了较好地维护,地方官府对沙洲地方的社会控制也有所加深,明末开沙地方士民对《开沙志》一书的纂修,体现了这一时期开沙地方社会人文之鼎盛,也是上述坍涨应对机制的成效所在。第三章主要对对清代前、中期开沙诸洲地方坍涨变迁进行了考察;,明清易代的因素对沙洲地方与镇江陆上社会间的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这一时期以“迁海令”为代表的国家政策变动对开沙诸洲地方社会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另外这一时期沙洲的剧烈坍涨造成了地方社会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动,在此背景下,洲民群体和地方官府所衍生出的新的应对方法维系了地方社会的稳固。第四章所考察的是清代中、后期诸洲形势、格局的演变与这一时期地方官民对沙洲坍涨、争竞等社会问题的应对,其中尝试以地方社会慈善公益机构的发展状况为例,来体现洲田的开发利用对沙洲乃至镇江地方社会功能完善方面的特殊作用,以及地方官府管控强化与沙洲地方向陆上社会趋同二者间的关系。附录部分是对开沙诸洲地方宗族的初探,宋代以来的移民徙入造就了开沙诸洲地方洲民社会,而明清时期开沙地方的著姓望族极大地推动了明清时期开沙地方人文的繁盛,因此这一部分尝试以开沙丁氏为例,初步探究其家族本身的基本生长状况,以期由此为切入,窥得沙洲地方宗族所具有的某些特性。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大尺寸飞行器质心的测量,提出了一种柔性质心测量方法。对该方法的重力作用线测量、坐标转换、质心合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首先,测量被测件在任
辐射监测系统是保障核电厂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辐射安全以及核动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系统。本文介绍了二代、二代加及三代压水堆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特点,探讨分析压水堆
针对轻钢骨架住宅的特点,通过分析概念设计、结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对轻钢骨架住宅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我国轻钢骨架住宅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它的
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政策效应的主要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重要依据。但是从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来看,
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哲学及整个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儒道互补。但“儒道互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物或学派那里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在历史上源远流长的
目的:优选中药制剂痛经贴的基质组成。方法:以白凡士林、固体石蜡、液状石蜡、氢化松香甘油酯等四种辅料的用量为水平因素,以涂展性能、外观、耐热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
以陆九渊为代表的象山学派,在南宋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里,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心学声音。其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心学思想的开创者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Pokemon的表达水平及其评估化疗效果、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61例晚期NSCLC患者(NSCLC组)和6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超然台记》是苏轼散文中的名篇,该文明确阐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乐,这也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真正领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这一思想既是他在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