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大量的生产和应用,光伏组件在质量控制环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晶硅电池组件的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 L)测试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有效测试手段,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已经提出为光伏组件电致发光图像的检测制定标准,国内也需要一套晶硅电池组件EL测试的标准来规范测试操作及结果判定。本文的研究即是为国内EL测试标准的制定做准备。首先,针对测试环境,包括光强、温度、气流等,建立由CCD照相机、直流电源等仪器构成的测试系统。并且规范了EL测试的操作及流程,包括相机设置,偏置电流设置以及计算机捕获图像及处理方法。其次,分析造成光伏组件缺陷的原因,针对电池片的隐裂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模拟电池片不同位置存在单一直线裂纹以及受到不同大小点压力的情况,在Python下用Opencv开发程序分析计算电池片失效面积占比。单一直线裂纹实验中,多晶硅电池片功率下降在10%左右,单晶硅电池片功率下降为1.7%至5.7%;点压力实验中,则下降分别为11%和4%左右。对比EL测试图像以及其他参数的测试结果,确定这两种典型破坏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性能的影响,进而制定关于隐裂的判定标准。最后,结合实际测试情况,针对组件中的其他缺陷,在户外对大量晶硅电池组件进行EL测试,并对比其经STC (standard test condition)修正后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功率以及效率等参数,统计测试数据得到出现隐裂、明暗片、断栅、黑片、黑边、黑斑、破片的组件在测试中功率下降的均值分别为6.34%,4.07%,5.49%,12.09%,6.77%,5.23%,10.15%。通过以上研究,在光伏组件中,由电致发光图像确定的各种缺陷对组件性能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一套晶硅电池组件的EL测试的结果判定方案,给光伏组件EL测试标准的编写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