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法律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究竟出台"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法律依据何在?该文先分别从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过失相抵规则和信赖原则三个最有可能作为这一规定之法律依据的问题着手,对"行人违章,撞了白撞"进行了法律分析.通过对中外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认识到《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的高度危险作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而"行人违章,撞了白撞"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明显是对无过错责任的违反.作为地方性行政规章,与作为基本法的《民法通则》存在直接的内容冲突,当然是无效的.通过对过失相抵规则的分析,认为过失相抵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有其具体的规则和限制,而"行人违章,撞了白撞"没有区分发生事故时的具体情况,一概规定由行人负全部责任,并不是对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该文认为信赖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也有其可借鉴性,但能否以受害人违反信赖原则为免责事由则是值得商榷的,加上信赖原则的适用也有限制,因此亦非"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法律依据.接下来,该文对"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一规定是对人的生命健康权的漠视,违背了法律的终极目的,与中国的道路交通现状不符,其支持者们或者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是论证带有局限性.从而该文得出结论认为"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规定仅仅是为了制止某项屡禁不止的不法行为就撇开法学原理僭越立法层级而轻率做出的立法,在民法上是找不到其法律依据的.最后,该文指出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中涉及"撞了白撞"的有关方面的不足,并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实用主义在美国具有深远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实用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际效果看作是检验一切理论和学说的标准,以解决现实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的特征源于来自欧洲的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权思潮的兴起,公民个体权利的自我保护和救济意识大大增强。在刑事诉讼领域内,实现公民权利自我保护与救济的关键权利——公民刑事诉讼权成为了法治发达国家关
审判独立实质上就是审判权的独立.审判权可分为程序性权力和实体性权力,与此相对应,审判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审理行为和判决行为.前者是指法官认识案件事实的过程,在这一过
凯尔森说:"对一个概念下定义的任何企图,必须要将表示该概念的这个词的通常用法当作它的出发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对法律渊源的概念作了历史考察,分析了对法律渊源不同认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期,作为少数民族中更多知识,更宽阔见识的代表,少数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生产力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第一部分分析了对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探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我国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