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及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甘肃省不同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甘肃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干预的核心因素;了解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状况,探讨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危险因素,为优生优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1]出生缺陷基线调查:根据甘肃省的经济状况及地理条件抽取敦煌市、泾川县、徽县及渭源县4个县为出生缺陷基线调查点,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敦煌市10个乡、泾川县9个乡、徽县10个乡、渭源县11个乡。每个乡抽调2名对本乡情况熟悉、有责任心的调查员,并对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由调查员对本乡2001.1.1至2001.12.31出生的婴儿进行逐一调查(包括活产、死产)。活婴亲自过目,死婴由其父母回忆并通过医疗机构、计生机构记录及接生婆的印证。[2]出生缺陷病例对照研究:在基线调查点以当地出生的5岁以内婴幼儿为调查对象,以出生缺陷患儿为病例组,以同年、同性别、居住地相近的两名正常儿作为对照,每个乡抽调2名对本乡情况熟悉、有责任心的调查员,并对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由调查员亲自对其父母进行调查,完整填写由“甘肃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组设计的《出生缺陷影响因素调查表》,每一调查员对病例与对照的调查方式相同。共获得病例295例,对照590例。[3]不良妊娠结局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两所综合医院医院和一所专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产科住院孕产妇病历共计5002份,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摘录相关信息。所有调查表填写完毕后由质控人员进行审核,由专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纠错核查,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甘肃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6.35‰,出生缺陷率男性18.55‰,女性13.90‰。出生缺陷病种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7.07‰、低体重儿4.98‰、四肢畸形2.09‰、唇腭裂0.80‰、唐氏综合征0.48‰。四县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渭源县23.51‰,徽县22.71‰,敦煌市7.81‰,泾川县15.22‰。四县市出生缺陷死亡率分别为:渭源县19.31‰,徽县10.48‰,敦煌市5.86‰,泾川县1.69‰;总出生缺陷死亡率7.69‰;出生缺陷死亡占婴儿总死亡构成比为48.98%。妊娠前期妇女风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IgM 5.02%、IgG 83.78%;妊娠早期妇女风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IgM 2.41%、IgG 86.33%。[2]甘肃省不同地区出生缺陷共有的易患因素为:母亲孕早期接触农药史,OR值7.73,OR95%C.I为3.55~16.81;母亲孕前一月服药史,OR值7.34,OR95%C.I为3.96~13.62;母亲孕期接触农药史,OR值7.11,OR95%C.I为3.37~14.98;母亲孕早期感染史,OR值4.38,OR95%C.I为3.03~6.64;既往流产史,OR值3.21,OR95%C.I为1.71~6.03;母亲孕早期吸烟史,OR值2.31,OR95%C.I为1.75~4.47;母亲孕早期服药史OR值2.28,OR95%C.I为1.31~2.85;既往分娩婴儿缺陷史,OR值1.71,OR95%C.I为1.10~2.67。[3]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9.63%,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依次为:自然流产(10.58%)、早产(2.70%)、死胎及死产(1.58%)、新生儿窒息(1.54%)、巨大儿(1.42%)、出生缺陷(1.04%)、葡萄胎(0.79%)。年龄<20岁和≥40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最高,分别为43.64%和35.14%;总的不良妊娠结局在汉族和回族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9.64%、19.4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农民与无业者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7.55%、22.93%。孕产妇有流产史和无流产史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2.49%、16.02%;既往产次0、1、≥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8.93%、21.91%、31.11%;既往胎次0、1、2、≥3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6.77%、18.50%、23.29%、41.86%;孕产妇有异常妊娠史和无异常妊娠史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41.54%、19.05%。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有:异常妊娠史,OR值2.28,OR95%C.I为1.47~3.54;孕期服药史,OR值1.16,OR95%C.I为1.08~2.43;既往产次,OR值1.37,OR95%C.I为1.16~1.62;职业,OR值1.13,OR95%C.I为1.06~1.22;既往胎次,OR值1.10,OR95%C.I为1.02~1.18。[4]在各种自然流产类型中以过期流产所占比例最大,占41.21%;不完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发生率均在年龄大于等于40岁组最高,分别为10.34%和1.30%;无业者一般类型自然流产、过期流产发生率均高于干部职员组和工人组,分别为6.67%、4.89%。有既往人流史的一般流产发生率比无人流史的高,为6.70%;既往人流次数1、2、≥3一般类型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04%、9.39%、10.87%;自然流产一般类型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既往人流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有既往胎次的一般流产发生率比无既往胎次的高,为7.20%;既往人流次数1、2、≥3一般类型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5.91%、8.20%、12.78%;自然流产一般类型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既往胎次之间存在相关性。导致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既往自然流产史,OR值2.41,OR95%C.I为2.06~2.83;既往异常妊娠史,OR值2.29,OR95%C.I为1.52~3.45;高龄,OR值1.76,OR95%C.I为1.33~2.33;既往胎次,OR值1.33,OR95%C.I为1.23~1.43;既往人工流产史,OR值1.26,OR95%C.I为1.12~1.40;既往产次,OR值1.30,OR95%C.I为1.09~1.56;职业,OR值1.10,OR95%C.I为1.03~1.18。结论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全国属较高地区之一,不同地区出生缺陷致病因素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早期接触农药史、母亲孕前一月服药史,母亲孕期接触农药史,母亲孕早期感染史,既往流产史,母亲孕早期吸烟史,母亲孕早期服药史,既往分娩婴儿缺陷史,是未来人群出生缺陷干预的重点因素。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偏高,异常妊娠史、孕期服药史、既往产次、职业、既往胎次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前国外形成了在功能、方法等方面与旅游规划存在明显差异的新型规划:休闲和旅游规划。休闲和旅游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类型,二者在理论和路径上各有差异。在具体
<正> 一、前言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淀粉经生物酶作用后得到的由6~15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天然产物,常见的为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其分子呈环
手癣(tinea manuum)、足癣(tinea pedis)及是指累及手掌和指间、足跖和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任何真菌所致的甲感染,是一类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任何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无不建立在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基础之上,初中体育教学也是这样。本文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不和谐的现象出发,深入探讨体育和谐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及构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实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理念。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生物教师必须认真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食品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促使食品监管必须建立起一种更具可行性、可持续
本文主要对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思考,并积极探索“传技、育人”立德树人式、“继承,借鉴”开放式和“走出去,请进来”互动式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以2005年至2006年期间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文献为检索范围,收集该期间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文献,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整理人力资源会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的繁荣,也带来了国际投资(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也实现资本的跨国流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终点状态,而是世界经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同时,地球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资源的过度消耗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运行受到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