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究苜蓿的分子结构光谱参数与其常规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苜蓿瘤胃降解参数的拟合方程。本试验选用徒手分离后的紫花苜蓿的叶片、侧部茎、上部茎、下部茎和全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它们的营养成分,用尼龙袋法测定其干物质(Dry matter)、粗蛋白(Crude protein)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的瘤胃降解参数,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为快速、准确的测定苜蓿的瘤胃降解参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在苜蓿各部位中,叶片的蛋白质营养成分(如粗蛋白(CP)、可溶性蛋白(Soluble crude protein)等)含量均为最高,下部茎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成分(如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纤维素(Cellulose))含量最高,综合不同部位的CNCPS组分、瘤胃降解情况可知,叶片的营养价值最高。(2)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子结构光谱参数差异显著。在与蛋白质有关的分子结构中,叶片的值显著高于其它部位(酰胺Ⅰ带与酰胺Ⅱ带的峰高比除外);在与碳水化合物有关的分子结构中,下部茎的纤维复合物总面积(CELC)、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面积(STCHO)和总碳水化合物面积(CHO)显著高于其它部位,这与饲料本身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在瘤胃内的降解特性密切相关。(3)通过相关分析得出,DM的瘤胃降解参数既与蛋白质分子结构存在相关性,也与碳水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α-螺旋峰高、酰胺Ⅰ和Ⅱ带峰高比和木质素含量均被筛选为CP有效降解率模型的预测因子(R~2=0.97,P<0.01);纤维复合物峰面积(CELC)与总碳水化合物总面积(CHO)的比值、酰胺Ⅱ带峰面积和木质素含量为DM有效降解率预测模型中的预测因子(R~2=0.99,P<0.01);纤维性复合物峰面积(CELC)与总碳水化合物峰面积(CHO)的比值、碳水化合物峰高比h1:h2被筛选为NDF有效降解率预测模型中的因子(R~2=0.97,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