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AS和VEGF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良恶性胸水两组患者外周血与胸水中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受体(sFA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不同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良恶性胸水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一致性,为临床选择鉴别诊断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诊治的3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3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sFAS及VEGF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sFAS水平分别为(428.35±127.65)pg/ml、(240.48±87.96)p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165.76±76.90)、(83.62±46.21)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外周血中sFA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4%、85.29%,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15.63%、18.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VEGF水平分别为(1226.55±387.15)pg/ml、(442.90±253.69)p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为(665.10±219.67)、(93.62±86.21)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恶性胸腔积液sFAS与VEGF两指标在外周血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FAS与VEGF两指标在胸水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指标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1);恶性胸腔积液患者,sFAS在外周血与胸水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在外周血与胸水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标本部位与两指标表达无关;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鳞癌组胸水中sFAS水平为(424.12±127.21)pg/ml,腺癌组胸水中sFAS水平为(453.73±118.62)pg/ml,大细胞癌组胸水中sFAS水平为(422.78±112.20)pg/ml,小细胞癌组胸水中sFAS水平为(429.89±139.27)pg/m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患者,胸水中sFAS水平为(438.65±122.39)pg/ml,女性患者,胸水中sFAS水平为(417.90±128.22)pg/m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60岁患者中,胸水中sFAS水平为(436.33±128.09)pg/ml,年龄>60岁患者中,胸水中sFAS水平为(432.15±119.31)pg/m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FAS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恶性组sFAS与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结核组;sFAS与VEGF胸水检测和外周血检测有良好的一致性;恶性胸水患者sFAS水平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
其他文献
本文详述了李谘的茶法改革--建立茶叶专卖制度的背景、过程,并就这一制度对北宋社会的影响以及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简称喉癌),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且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结合地域优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控制造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应当说招投标的最终目的就是以一个较为公允的价格来完成一个工程的施工建设,因此,对于整个招投标的过程而言最为关
目的 解决由传统模式批量生产的耳机无法满足佩戴者对舒适性的要求。方法 提出一种针对耳机舒适性评价的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逆向反求技术获取耳廓精确数据,并以此为依据
木耳菜叶片肥厚,富有弹性,口感好,滑溜味美,酷似木耳,因此得名。现把木耳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栽培方式1.直播栽培。直播采食幼苗的每亩用种6~8公斤,撒播。为便于出苗,种子可于
为了应对施工过程中人员流动性大、机械设备多、现场环境随时变化等特点,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实施过程动态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安全生产
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晚自习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健全完善晚自习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特色晚自习,引导新生自觉参与晚
自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东平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2009年和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针对研究区不同地物光谱特征,使用谱间关系、植被指数、短波红外
<正> 低体温常见于严重创伤病人,而现在处理方法常难以防止其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病人死亡率与低体温之间的关系,低血容量休克和大量输液在导致低体温中的作用,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