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性”与“可写性”的划界与越界——罗兰•巴特的《S/Z》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Z》是罗兰·巴特在其研讨班的基础上出版的最终成果,本文试图以该文本中“可读性”和“可写性”这对策略性的概念为入口,探究其各自内涵与彼此界限,深究巴特从“可读性”越界到“可写性”路途中所用的技巧和手段,通过对《S/Z》的研究,指出“可读性”和“可写性”对于巴特《S/Z》的操作实践的重大影响,揭示出巴特《S/Z》中所传递或者闪现的阅读形式与写作理念,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出巴特身上所具有的对文学理论发展和创新大有裨益的闪光点:想象和自由。
其他文献
报告文学是时代风云的呼应,是特定时代召唤下的产物。忧患意识一直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对报告文学这一独特文体的催生和滋养都起了重要作用。 报告文学作家的忧患
语法研究有很多方法,本文是用例的研究,就是集中研究某一个词,尽可能求其完备,以期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的水平。本文对“真”和“真的”进行了全面的考
花卉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之一,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本论文试以花卉文学为研究对象,意在将花卉文学放在整个花卉文化的视野下梳理其审美特性,并以唐宋时代花卉文学审
期刊
该论文以细读伊格尔顿的重要原著为基础,围绕伊格尔顿整个学术思想中凸现出来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与审美意识形态",以研究他的文艺思想为主、美学思想为辅,从"意识形态、意
“精品”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吸引力强,感染力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它是作品中的“珍品”。  综观现在的电视节目,从“制造快乐”到速配时代的爱情,从全民选秀活动到真情再现,这些文娱节目,提供的大多是一些无景深但却有着轻松流畅的故事情节和场景,有着令人兴奋而又眩晕的视听时空,他们带给观众的是突如其来的冲击,被人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受,电视文娱倾向过度的膨胀使人们进入了电视文娱节目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粹,书法创作与二胡演奏有着各自的艺术规律,但植根于共同的文化本源,在文化思想及审美意识领域存在共性。除此之外,书法创作与二胡演奏作为艺术的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