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6例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病人及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高于2型糖尿病病人,但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FINS、HOMA-IR,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C、LDL-C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 结论: 1 Hs-CRP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预测其预后的指标。 2 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3 常规检测Hs-CRP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未来风险进行预防和干预。 前言 1930年威廉姆和托马斯在对肺炎球菌肺炎进行研究时发现的一种能够凝集肺炎球菌c-菌多糖蛋白,故命名为c-反应蛋白。在各种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疾病的急性反应中都可见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蛋白(Hs-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的炎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识别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它能增强白细胞反应性、补体的固定、炎症部位细胞碎片的清除。是亚临床系统感染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假说中被认为是AS的一个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坏疽。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危险性较正常人高出2-4倍,其中又有50%-7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取决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其危险性的增高不能完全用传统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症、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来解释。目前许多学者认为Hs-CRP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 关于Hs-CRP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报道较少,考虑到Hs-CRP为急性期的标志物。故我们通过选择健康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三组人群以散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