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屠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长春市升生鸽业有限公司种鸽饲养场内的佳A和中华地白两品系肉鸽为试验材料,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两肉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寻找与屠宰性状相关联的遗传标记。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肉鸽RAPD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11条,对所有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1条引物在佳A和中华地白肉鸽中扩增的总条带数分别为86和85,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67和65,多态率分别为77.91%和76.47%,平均每条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为6.09和5.91条。以上说明,RAPD标记用于研究DNA的多态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灵敏度;佳A和中华地白肉鸽的条带频率分别为0.61和0.63,两肉鸽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变化范围为0.4509-0.7080,表明佳A肉鸽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中华地白肉鸽的大,且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为丰富;在两肉鸽群体的屠宰性状中发现全净膛重(EW)和半净膛重(HEW)都和宰前活重(LW)、屠体重(DW)、心脏重(H1W)、头重(HW)、脚重(SW)、胸肌重(WBM)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间接的选择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通过对804(67×12)和780(65×12)个标记与性状的组合进行T-检验,在两肉鸽群体中分别发现了28和30个显著的标记与性状组合。进一步通过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间个体表型值的分布规律对这些显著标记与性状组合进行可信性分析,在两肉鸽群体中共找到5个可信的标记与屠宰性状相关联。其中表现增效的有:AK07.5-WMS(肌腺胃重),SJ14.2-LW(宰前活重)(佳A肉鸽),AK06.3-DW(屠体重)(中华地白肉鸽);表现减效的有:AK10.1-EW(全净膛重)和AK15.7-WBM(胸肌重)(中华地白肉鸽)。
其他文献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是雄性成年动物睾丸内可自我复制的多潜能细胞,它能在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冻存及同体或异体移植,是能将自身遗传信息传给下一
本试验以新麦草新品系(Psathyrostachys juncea)为材料,分别以幼穗、幼胚、成熟胚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取材时期、接种前预处理方式、激素配比及其它生长调节物对新麦草新品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针对初生愈伤组织质量较差这一情况,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的最佳继代改造培养基;同时对愈伤组织分化及生根培养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幼穗为外植体的组培体系:最佳幼穗长度为1~2cm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I C 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4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出现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