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集权与财政分权的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始终是建立在政治集中制框架基础上的,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被认为是中国式分权的核心特征。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晋升激励与以财政分权为基础的经济分权,为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提供了政治激励与经济激励。这种治理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我国在市场化改革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形成“为增长而竞争”的局面。地方政府间进行税收竞争可以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助于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发展,从而可能扩大税基,使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不减反升。有效的竞争无疑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在现实竞争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外部性,使得竞争效率下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分税制改革不够彻底,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使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恶性税收竞争。导致企业周旋于政策游戏中,反而忽视了自身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分割、重复建设、诸侯经济等政府间竞争带来的弊端不断显现,从我国企业频繁的在地区间转移,不断的关旧厂开新厂到各地区纷纷设立“保护区”等现象,都在提示我们应该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重新加以审视。在以上背景下,本文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其进行税收竞争的政策工具也不相同。所以为了准确把握政府间的财政分配与均衡关系特征,对省级以下地区的税收竞争研究极为重要。所以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市级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分析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效应,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然后进入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税收竞争的定义,并对本文主要考察的政府间税收政策的策略性反应问题及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经济绩效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证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以及其带来的正负效应。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本文以江浙沪地区为例,利用2003-201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市级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存在性以及其对我国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距离加权还是经济加权,我国市级地方政府间宏观税负均正相关,说明我国江浙沪地区存在明显的税收政策策略互动行为。进一步的实证结果显示这种税收竞争行为阻碍了我国地方的经济增长,这可能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前文得出的结论,文章最后针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