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1.5T磁共振成像(MRI)探索胎儿标本固定前后脑体积与ADC值的变化规律,并对胎儿脑发育进行分析,获得胎儿脑体积与ADC值随孕周的发育规律,为胎儿标本的高场MRI研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0月到2014年4月期间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的由于各种脑外原因引产的胎儿标本,共21例,妊娠孕龄为16周到39周,平均孕龄26.19±6.89周。标本获得后首先进行MR扫描,然后再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对标本进行浸泡。分别于标本获得后12小时内、标本固定后24小时、72小时、7天、2周、4周进行颅脑MRI扫描。MR机器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的Achieve1.5T超导扫描仪。扫描序列有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其中DWI采用平面回波序列(EPI)进行扫描,b值分别取0s/mm2和1000s/mm2,扩散方向为3;T2WI采用TSE序列进行扫描。DWI序列的扫描层厚为3mm,层间距为Omm,T2WI的扫描层厚为lmm,层间距为0.5mm。对扫描后的图像使用专业的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如下数据:1、测量每个标本固定前及固定后不同时间大脑的体积2、测量每个标本固定前及固定后不同时间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丘脑及双侧枕叶白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统计学分析:1、胎儿大脑体积随胎儿孕周的变化规律2、胎儿标本固定前后不同时间大脑体积的变化规律3、胎儿标本固定前双侧对称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4、胎儿脑内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差异5、胎儿大脑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胎儿孕周的变化规律6、胎儿标本固定前后不同时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规律结果1、胎儿脑体积与孕周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孕周16周到17周时有小幅上升,17周至24周比较平稳,25周至28周直线上升,增幅明显,30周以后趋于平缓。2、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其固定前后脑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标本脑沟的显示逐渐变得不清晰。3、标本固定前,左额与右额,左基底节与右基底节,左丘脑与右丘脑,左枕叶与右枕叶之间的ADC值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4、标本固定前,左侧额叶与左侧枕叶,左侧基底节区与左侧丘脑的ACD值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左侧额叶与左侧基底节区,左侧额叶与左侧丘脑,左侧枕叶与左侧基底节区,左侧枕叶与左侧丘脑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5、左侧额叶白质的ADC值与孕周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左侧基底节、左侧丘脑、左侧枕叶白质的ADC值与孕周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随着孕周的增加,其ADC值呈下降趋势。6、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标本,固定后3天内左侧额叶的ADC值出现小幅下降,随后,直线上升,增幅明显;固定后1周内左侧基底节的ADC值明显升高,随后迅速下降;左侧丘脑的ADC值在固定前后无特殊规律;固定后3天内左侧枕叶的ADC值出现小幅下降,随后,直线上升,增幅明显。结论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1.5T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很好地显示标本的解剖学信息,能够为临床评价胎儿脑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为了获得较好的、与胎儿发育相一致的图像信息,应在胎儿标本获得后尽早进行MRI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