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农村产权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是试验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民对承包地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强调了农民对承包地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允许农民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抵,金融机构开展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接受符合要求的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缓解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的问题。成都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开始探索农村产权制度变革,探索一系列有关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产品和服务,对相关流程、配套措施等进行了总体的布局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不仅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此次成都农村产权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开展城乡统筹配套改革的一步重要规划。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现代金融体系,依靠市场化运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抵押品问题,扩大农民获得贷款的途径,还能吸引更多资金投到农村,让农村金融市场活跃起来,大大增加农民的财富,促进其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本文在归纳和总结全国不同试点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典型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直接访谈的方式,分别从农户和金融机构的视角对成都开展的农地抵押贷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户当前的基本特征、融资情况、借款意愿、贷款用途等以及金融机构在实施抵押贷款过程中的特点、障碍等。本文的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成都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已经结束,颁证也基本完成。被调查地区彭州市、郫县和崇州市流转入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流转方式一般都是承包,土地流转比较活跃,有利于后期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开展。(2)土地流转后产生了规模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2010年和2014年选择土地流转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人数增加了约4%,土地收益性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家庭结余钱最主要的处置方式包括直接持有现金和存入银行,但除了传统的存款服务,农户利用金融服务以及选择金融产品的范围还比较窄,农户还没有广泛的参与到金融投资中,金融素养还有待继续提高。(3)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需求,愿意尝试这种贷款方式,但担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际中以向亲友借款为主。(4)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是资产评估、风险保障、抵押物处置等配套制度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