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应答率低且缺乏准确的预测疗效的因素。ISG15/USP18是一对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抗病毒作用具有病毒特异性,USP18具有抑制干扰素抗HCV的作用,而ISG15/USP18在干扰素抗HBV过程中的作用未见报道,因此本文探讨ISG15/USP18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作用及疗效预测的意义。方法:健康对照组30人,实验组接受干扰素治疗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组的入选标准、诊断、疗效评估参照我国2005年颁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设定。采用RT-PCR法检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1周,12周,24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SG15/USP18的表达情况,结合24周疗程结束时疗效,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分析ISG15/USP18在应答组、无应答组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时30例患者中有16例应答,14例无应答。对照组及实验组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均未检测到ISG15/USP18表达。在应用干扰素后应答组与无应答组,ISG1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7.1%,P=0.696>0.05,差异无显著性。USP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92.8%,P=0.017<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ALT水平、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在应答组与无应答组USP18阳性表达的病例中的比较,P值分别为0.096,0.346,0.056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第1周,12周,24周时实验组每个研究对象ISG15/USP18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健康对照组及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未检测到ISG15/USP18表达。ISG15阳性表达率在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无显著性差异,ISG15尚不能作为独立因素预测干扰素疗效。USP18阳性表达率在无应答组显著高于应答组,USP18可作为预测干扰素无应答的独立因素。治疗前ALT、HBV-DNA载量、HBeAg阳性表达率对USP18的诱导表达及对干扰素疗效的预测作用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