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玲玲主编的一本关于介绍中国外销瓷器,包括生产、定制、运输方式、外销历史以及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其中也包含一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奇闻趣事。此次翻译报告是首译,并且所选文本属于大众读本,同时所选题材又具有很高的外宣价值,因此也属于一种外宣材料。此次翻译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此文本,向外界宣传独特的瓷器文化和中国由来已久的对外贸易史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在“文化软实力”备受推崇的今天,国家高度重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以笔者希望此译本可以为同类文化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此次实践报告的材料选自该书的第一部分的第四章来样定做,第二部分的第一章湘瓷泛轻花:彩瓷之祖、第三章雪拉冬的东方神韵、第四章中国白及其西方传人、第六章中国梧桐山水图。此次翻译实践译者选用维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来探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与难点,其中目的论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指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特殊的翻译策略或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可解释为跟译文接受者的处境具有连贯性”;“忠实原则”是指“译文与原文之间必须有连贯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目的原则又统领与这两原则之上。源语文本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它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其中一些关于瓷器的专业术语,还有大量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以及文本中冗长的修饰语都是此次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三大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所蕴含的内容,并且努力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环境。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认识到认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重要性,加深了自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该实践报告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是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第四部分是目的论指导下外销瓷文化的英译研究;第五部分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