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与创新时代的全面到来,国家进一步将创新驱动提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学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汇聚知识、信息、人才优势,对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城市型大学能够与城市密切联动,对城市创新与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校城联动促进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管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热点,但大学校园封闭现状却对校城创新联动带来阻碍,而相关设计更新研究却十分缺乏,理论指导滞后于实际发展需求。本文从上述现实需求出发,引入协同创新相关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构建创新环境的方法;对既有城市型大学校园功能和空间布局做出分析以便提出针对性的更新策略。通过文献调研了解校城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选取典型案例;调研分析典型案例的城市型大学校园校城创新设施分布、校城创新空间联系、校城外部空间环境,应用统计调查、田野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和空间句法模拟、指标评价等定量研究方法分析现状存在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校城协同创新的城市型大学校园更新的现存问题、更新需求,以及开放性、互利性、动态性的更新原则。应对问题和更新需求,从功能和空间更新两方面提出城市型大学校园应对校城协同创新发展的更新策略。功能更新从科技、文化、非正式创新网络三方面,提出通过功能置换更新、集约复合加建等策略补充完善校园科技创新设施,促进校城科技创新网络完善;通过整合校城文化设施、促进文化价值扩散、构建文化产业孵化系统拓展校园协同创新维度、促进校城文化创新网络形成;通过重塑联系校城交通、整合连续校城景观、提供非正式交流环境打造城市型大学校园与城市开放联系的非正式创新网络。空间更新则从空间布局方面提出“创新开放区域”和“半开放组团”实现校园对城市的密切联系和有限开放:对轴线式校园与非轴线式校园提出不同策略组织校城空间联系和协同生长;对教研组团,通过重塑内向型组团、优化联系与场地设计保障创新源泉。并从外部空间更新优化“创新开放区域”的活力和创新氛围:优化既有界面的围合感、场所感和焦点空间提升创新空间活力;改造路面、绿地、设施和建筑立面塑造创新空间氛围。本文旨在应对校城协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既有城市型大学校园提出更新策略,适应转型需求。以期为既有城市型大学向创新型大学转型,既有校园建构校城协同创新的功能空间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