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媒介”这一诞生于传播学的概念,在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已然扩展至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媒介融合趋势不容小觑,对跨媒介策略的运用也愈发广泛。在语文学科中,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统称“新课标”)正式提出“跨媒介”概念,并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与之对应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但是语文学界对“跨媒介”的研究,大凡集中于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整体性的研究范畴,并未与古典诗歌教学建立直接的联系。然而,互联网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却影响并冲击着学生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使古典诗歌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古典诗歌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主要组成之一,对古典诗歌教学进行跨媒介教学运用的研究符合时代背景和“新课标”要求,也符合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媒介”“跨媒介”的概念溯源,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依据探讨跨媒介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笔者以声音媒介、视觉媒介、综合性媒介为主,从其属性、特点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联性切入,有针对性地探讨“跨媒介”运用于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方法,且不局限于对媒介工具和资源的直接使用,还主张从媒介特性中提取关联性强的逻辑与信息,进行启发式、创造式利用。本文旨在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和古典诗歌教学之中找寻有机的连接点,探索“跨媒介”对于创设真实情景、解读诗歌审美意蕴、培养艺术气质的作用,并对“跨媒介”如何启发诗歌教学走向更深入的文本阅读,尝试提供一些有参考性的建议。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五个章节,每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依据;第二章从时代特性和学生特性两个方面探讨了“跨媒介”运用于古典诗歌教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第三章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结合跨媒介的特点和古典诗歌教学的宗旨提出了跨媒介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和原则;第四章以声音媒介、视觉媒介和综合性媒介为主,论述了各媒介及资源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声音媒介部分以古典诗歌音乐性、音乐对情绪的诱发作用为依据,结合一定音乐理论分别论述了音乐媒介资源和朗诵艺术媒介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视觉媒介部分主要从中国书画艺术与古典诗歌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了提取色彩明暗信息、提取形象信息、提取空间结构信息和提取整体美感信息四个视觉媒介的运用方式。综合性媒介部分,以话剧艺术媒介和影视综合媒介为主。在话剧艺术部分提出利用戏剧冲突和叙事逻辑的运用方法,在影视综合媒介部分提出了镜头语言和趣味文化两个运用途径;第五章根据古典诗歌教学规律和教学现状,尝试提出了跨媒介古典诗歌教学的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反思。跨媒介古典诗歌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使古典诗歌教学回归审美体验,使学生发掘更丰富的文本蕴含。在古典诗歌“美感”传递方面,跨媒介策略旨在提供多种媒介通道,以打通学生多种感官,避免学生因对文学抽象审美不敏感、对诗歌文体不感兴趣而审美感受阻塞,提高古典诗歌课堂审美鉴赏环节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跨媒介的运用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媒介资源,为古典诗歌鉴赏增加“美感”,将必要的知识输出与审美体验融合,使审美意义回归诗歌教学活动之中。古典诗歌生发出的多样艺术类型在给予学生文学审美的同时,也能得到融合、多元的审美体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得以更全面的培养。跨媒介古典诗歌教学的更高追求,是通过跨媒介手段激发古典诗歌审美创造。古典诗歌的跨媒介教学有参与途径多样、创造机会较多等优势。跨媒介策略需以学生熟悉的媒介类型为引,使“不食人间烟火的”的诗歌与学生的实践经验产生链接,激发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媒介手段进行古典诗歌相关的表达与创作。传统古典诗歌教学以讲授诗歌文学知识为主,容易使学生陷于被动吸收处境,难以对古典诗歌的美学内涵进行充分内化。跨媒介策略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欲望,比如后文将提到的参与诗歌朗诵、为叙事诗编排短剧、习唱古诗词歌曲、为诗歌进行其他文学体裁的再创作等,都是由古典诗歌生发的创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