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瓦格纳的诗学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瓦格纳的哲学可以称为“爱的哲学”。爱作为形而上的必然性,意味着自然中的所有个体都在必然力的推动下参与到共同体中去,由共同体实现更高级的创造,而个体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最终的实现和最高的满足。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个爱的原则,人类将必然地建立以全人类的兄弟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伟大创造力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将把自身感受到的必然的冲动——瓦格纳称为“纯粹人性的”或“真正的需要”——当做普世的宗教去追随。但是,人类不是从来处于理想状态的,都会经历一个从理想中迷途、之后又回归理想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中,社会形成国家,个人抛开感受性的认识而崇拜理解性的智慧,这些便是他们迷路的标志。但是在未来,人类的自然属性终于会令他们重新相信自己的感受,从而相信自己身上的必然冲动,这种冲动既会令个体重新认识自己的“真正的需要”并实现它们,又会令他们以兄弟之爱充分合作,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当理想的社会与人的状态再度出现,理想的艺术也就回归了。  青年瓦格纳的诗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理想艺术的描述,第二个方面是一个创造理想艺术的蓝图,第三个方面是以理想批判艺术史。理想的艺术是戏剧,展示的是“健康,美丽的”人,即那些充满了纯粹人性、去自信地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的人。艺术家通过展示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生活来表达自己对自己面对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生活产生的爱和喜悦。另一方面,这样的展示和表达也成为纯粹人性之特质的载体,所以瓦格纳说未来的艺术展示的是“必然性”或“未来的宗教”。理想的戏剧的创造者是艺术家联盟,联盟之内艺术家的关系是爱的关系。这个爱的基础是他们共同的纯粹人性的天性和相似的纯粹的艺术冲动,这种“共同”使他们能够以高度的“同情”理解其中某一个诗人的“诗之目的”,并且愿意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充分合作。除此之外,理想的艺术家的创造还具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他们的创造具有自发性,或者说即兴的特质,这使他们的艺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自由,从而远离形式主义;其次,艺术家的创造总是重在表现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外部的客观世界;第三,艺术家们总是要表现“活生生的人”,这意味着戏剧必然是未来艺术的最终归宿,而且这戏剧必是由诗、音乐和舞蹈(模仿的艺术)三种人性的艺术结合而成的“真正的诗”。  瓦格纳还从理想观众的认识特征出发,指出“未来的戏剧”的另外一些特征。首先,戏剧是共同体之内的艺术,因为只有共同体之内的艺术才能为观众完全理解。其次,戏剧应面向观众的感受力而不是理解力,将智慧化为感受,“摆事实”而不是“讲道理”。第三,观看戏剧的过程在理想上是个激发“感受”的兴趣并彻底满足这种兴趣的过程,所以戏剧不仅要表现纯粹人性的行动(因为感受只对这样的行动感兴趣),在行动上还要绝对避免不和谐,而在表达上则应力求和谐(因为感受只对和谐之物有兴趣)。第四,戏剧应该以一种融合了形象与声音的统一的语言(表达)向观众的感受之整体表达。此外,瓦格纳坚持认为戏剧应该是个从目的到形式的过程,形式是因为目的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既不该受“法律化形式”的干预,也不可为了形式而艺术。  瓦格纳提出了一个创造。“完美化的戏剧”的具体方案。这个方案分别说明了“词汇诗人的任务”和“声调诗人的任务”。词汇诗人的任务主要包括:第一,将生活中某种纯粹人性的愿望和行动浓缩地体现为一个具体的人和一个具体的情况。第二,在戏剧中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使主人公那种纯粹人性的愿望“达到最有力、最充分的程度”,从而产生一个“奇迹”式的行动。第三,诗人要使用一种更属于纯粹人性之表达的强化的语言。这不仅意味着其内容远离“国家的-历史的-宗教的”内容,还意味着这种语言更简洁,更有节奏,并且使用头韵。声调诗人的任务在于歌曲和乐曲。歌曲的意义是将词汇语言情感化;管弦乐曲的作用除了通过简单的“和声支持”保持观众情感的激动状态,还有“预感”与“回忆”。当管弦乐表达预感与回忆的时候,主导动机是最好的方式。  叔本华哲学带来了瓦格纳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双重改变。瓦格纳不再相信人性了,人性如今在他看来是受自在的意志驱使的,它盲目,只会带来疯狂,不会带来智慧和幸福。因此,真正的宗教不再是信奉纯粹人性的特质,而是认识到盲目的主宰性的意志的存在,并以此为起点走向摆脱意志的拯救之路。瓦格纳对音乐与音乐戏剧的看法也因叔本华的美学而改变。音乐是意志的写照,反映的是最高的现实,因此理应成为绝对的艺术;音乐出现在歌剧里的时候,它本该反映意志这个最高的现实,舞台上的一切不过是这个现实的外在表象;所以歌剧中音乐不必为戏剧服务。这个观念到“贝多芬”一文中有所调整,从此瓦格纳开始谈到“鬼影”的问题,即诗人可以在眼前产生白日梦般的鬼影,这个鬼影便如音乐一样是意志的直接写照;而且音乐和鬼影可能在同一个艺术家那里先后产生,如此就可能产生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或“最高的艺术作品”。
其他文献
民族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民族生活、文化发展和艺术创造力提升的历史。在当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理念,通过对不同历史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象派音乐是连接浪漫派音乐与20世纪现代派音乐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段不可替代的转变时期,印象派作曲家们反对统治法国多年的德奥音乐
厦门地处闽南台湾文化圈内,其建筑深受海洋文化和中原官式建筑的影响,特点异常鲜明,具体体现在传统建筑中,就是屋脊多以夸张上翘形似燕尾的燕尾脊为主,墙体下部多用花岗岩条石垒砌
期刊
本文从追溯姜文的导演之路出发,以“电影作者论”和电影叙事学为理论指导,将姜文电影置于当代电影的文化场域之中,通过电影文本的细致解读——包括对姜文迄今为止导演的四部电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