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刑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不仅涉及到减刑罪犯的权利保障,而且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刑事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认同,特别是司法公信力的树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针对G省Z市J监狱2015年至2017年办理的减刑案件的实际状况展开实地调研,并重点关注了减刑案件的提请阶段、审理阶段以及检察监督环节的具体运作。采取与监狱民警访谈、发放调查问卷、整合案件数据等方式,就我国减刑程序的适用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减刑程序的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程序法的完善和司法公正性的树立有所裨益。本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参考的文献、研究的价值。第一章为减刑的概述,简要介绍了我国减刑的概念、分类、性质、减刑程序的概念、域外主要国家减刑程序模式的比较、我国减刑制度的发展变迁。第二章为对我国减刑程序的实证考察,主要介绍了样本选取与样本代表性问题、研究方法、减刑程序在实践中的样态、J监狱减刑程序的实施状况及问题归纳。实施状况分析中,在减刑提请阶段的问题主要是减刑比重大、人为控制减刑比例,但适用不够充分、执行机关人为分批次集中提请、提请减刑名额的确定,人为设置前置条件等具体问题;在法院审理阶段主要问题是书面审理比重大、形式化等问题;在检察机关对减刑的监督方面主要是监督力量薄弱、乏力等问题。上述问题共同指向我国减刑程序存在公平性、效率性等方面的不足。第三章主要针对在执行机关提请、法院审判、检察监督方面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请阶段的成因主要是执行机关的体制以及考核制度的原因;法院审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减刑案件的集中提请带来的压力以及缺乏专业审判队伍等原因;检察监督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是机构建设不足以及缺乏权力保障等原因。第四章是在上述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提请阶段问题,提出完善减刑考核,优化减刑标准、优化程序启动主体等建议;针对法院审理阶段问题提出建立专门法庭、增加庭审对象等建议;针对检察监督问题,提出加强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建设、赋予检察机关刚性监督权力、加强同步监督等建议。笔者通过找出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减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