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呈现媒介,是传达艺术家观念的重要途径。多数艺术创作门类都是以材料来划分的。例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等,艺术观念的传递需要依靠这些实体材料。因此,很多时候把艺术家也用材料来分类,例如:中国画家、油画家、雕塑家、装置艺术家等等。现代主义之前,艺术观念通常和艺术家的创作内容有关,很少把观念和材料本身的寓意联系在一起来做创作。现成品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物品,包括人工制造的水杯、汽车、电视、瓷器等等,也包含了自然存在的物品,如:石头、草木、花朵等等。现成品在艺术领域里的广泛利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包括:装置艺术、波谱艺术、贫穷艺术、观念艺术等等。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为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通过艺术家的个案分析,各大展览中使用现成品材料的个展研究。通过这样方式的研究和分析,解密艺术家怎样从观念形成到材料选择到最后展场形成作品。重要的不是研究的内容,而是找到某些共同的逻辑方法,并为研究打开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选取近几年来比较知名的艺术家宋东和黄永砅的作品做详细的个案分析,同时也将“威尼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做简要的展览分析,了解当代展览的体制,力图发现一些方法,希望对艺术创作有所助益。现成品材料的使用在国外大型展览中早已司空见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展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中,以各种材料做成的艺术品都可以在展览中找到。实验艺术、综合材料、以及新媒体目前占据了展场中的大部分份额。“上海双年展”也是近几年来亚洲很有声望的展览,它的实验性和先锋性比较强。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以实验艺术、新媒体、综合材料为主。本文选取展览中几件现成品作品做简要分析。 现成品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身上烙上了时代和人的印迹。将现成品材料拼贴、重组、解构、还是其他方式,都由艺术家的观念支配。现成品材料本身有很多含义可以解读,怎样从这些解读中找出观众的公共体验,将艺术观念和材料本身的历史人文关系结合在一起,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