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80年代以后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则是1995年开始起步,虽然20年来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金融深化正在迅速演进,呈现出新的特征:利率市场化初步实现、银行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冲击强烈、民营银行开始崛起、混业经营趋势逐渐加快。在这种金融深化新环境约束下,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应对?如何合理地、高效地发展中间业务?这对我国各类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题展开研究。第一章是导论。本文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及相关的国内外权威文献,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也点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本章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界定后,分别阐述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深化新环境。本章从理论上揭示和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深化新环境,这包括:利率市场化的初步实现、民营银行崛起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脱媒的冲击以及混业经营的趋势。第四章是金融深化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实证分析。本章在上一章对我国金融深化新环境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金融深化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5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2家民营银行2006—2014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对金融深化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主要有:①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相对而言民营银行收到的抑制作用较小。②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兴起,民营银行在支付领域占有较明显优势。③尽管当前商业银行出现脱媒现象,但银行的贷款仍旧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④在混业经营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行类中间业务将有较大发展空间。⑤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必须正视和有效应对民营银行崛起的冲击等。最后是第五章,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章概述了前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对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对策三个大的范畴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首先,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研究一直很多,但几乎都集中在一般意义上来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因素、定价机制、发展策略等方面,而本文则立足我国金融深化的新环境,来探讨这一新环境造成的约束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合理、有效地发展中间业务,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其次,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实证分析的模型创建中赋予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深化约束指标,将中间业务发展结构不同的样本银行细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三个组别,并分析对比其在金融深化新环境发展中约束程度的大小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然而本文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我国金融深化的理论分析的深度和高度尚存欠缺;对策建议方面,整个对策建议可能不够系统,覆盖面不够宽,部分对策建议可能一定程度地缺乏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