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画图”作为小学生信息课堂上遇到的第一个软件,有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具有启后的关键作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作品上交率、完整性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立足于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绘画组合图形的逻辑思维,研究对象为笔者任职学校三年级一个班。实验前笔者详细查阅并整理了国内国外有关思维导图研究的文献综述,查阅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论基础、结构和逻辑思维的概念以及本阶段儿童思维特点。通过前期查阅整理,了解到国内外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很多,但具体学科中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很少。本研究从以下几点展开实验:1.学生学习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变化;2.学生对基于思维导图的绘画方式态度如何;3.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思维导图的绘画结果有无差别。循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了三轮行动研究。实验选取笔者任职学校三年级一个班为研究样本,通过测试获得实验班学生逻辑思维现状,根据测试分数分为低中高三层次,为接下来的行动研究做好准备。实验过程中,笔者制定了基于思维导图的“画图”教学计划,三轮研究按照“实施画图教学——收集分析数据——调整教学设计”流程,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最终获得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设计思维导图,设计思维导图和绘画作品过程中专注力提升,自我监督、积极思考、思维活跃都有所提高,并且作品完整度越来越高。学生对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技术教学持肯定的态度。基于思维导图的绘画方式和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知识理解、知识运用和观察、分析与综合能力,尤其对于中等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最明显。本研究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画图”教学实践,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中还有哪些内容适用思维导图?如何整合?在不同的年级展开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是否会有不同?这些也是笔者以后继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