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的背景下,各国政府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危机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战略方式。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造成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虽不高,但是碳排放总量巨大,居世界首位,因此,我国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模式,顺应全球节能减排的要求,我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表明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并且与之相适应,政府在由“高碳”发展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其中,中国西部地区是我国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且资源分布集中,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除了气候威胁问题,还有贫困威胁问题,因此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西部地区节能减排的切实压力下研究政府在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如何有效控制西部地区二氧化碳碳排放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本论文的研究,以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为主,比较分析法为辅,综合了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西部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了政府在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本论文首先以低碳经济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与相关理论基础,并比较与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及国内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经验与各种路径。利用KAYA公式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影响我国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和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进而推出了通过政府作用能最有效的对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等方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最后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构建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