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脏外科2007年5月-2011年12月共完成TOF根治手术91例,其中3岁以下(含3岁)婴幼儿6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对这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脏外科共完成年龄≤3岁的婴幼儿TOF根治术6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16.18±10.45)月,1岁以下(含1岁)30例;体重3~16kg,平均体重(9.44±2.62)kg,其中体重在10kg以下(含10kg)者40例。所有患儿术前均常规行心脏超声、心脏大血管CT及三维重建、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全部采用正中开胸,手术入路采用经右房切口、经右室流出道纵形切口及右房-肺动脉联合切口3种方式,修补室间隔缺损均采用Dacron补片间断缝合,合理疏通右室流出道,部分患儿流出道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撤离体外循环前常规应用超滤技术。观察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正性心肌肌力药物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应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及ANOVA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组62例患儿中58例术后顺利出院,4例患儿于术后30天内死亡,手术早期死亡率6.4%。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合并灌注肺2例:1例术前左室发育较差,另外1例具有较丰富的体-肺侧枝循环;2例合并右心功能衰竭,此2例患儿术前肺动脉发育较差,术后均采用带单瓣补片行跨瓣修补。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及肺部感染,肺不张,均治愈。   结论:   1、年龄及体重对于行TOF根治手术结果无明显影响,因此婴儿期进行一期根治手术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结果,但术前应仔细评价患儿Mcgoon指数,Nakata指数及LEVD指数,用以评估患儿肺动脉及左室发育情况。多数观点认为Mcgoon指数≤1.4的患儿不宜行根治手术,我们认为其手术指证可以适当放宽,Mcgoon指数>1.2患儿术后也可取得较满意效果;LEVD指数<30ml/mm2的患儿不宜行一期根治术治疗;   2、低心排和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婴幼儿TOF根治术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彻底解除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远端梗阻,选用适当的转流技术,应用超滤和重视术后重症监护技术是提高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成功率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一、探究式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实施    1.探究式教学的影响因素  (1)探究式教学与学习者有关:指学习者具有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获取、收集、分析、理解知识和信息的技能,以及热爱学习的习惯、态度、能力和意愿。以这一指标来衡量高等数学课程教育,体现高等数学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特色。  (2)探究式教学与课程的设置有关:课程的设置是一门实践l生很强的科学,它使学生经过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后,获得
一、问题的提出    希望是一种要求满足良好需要的欲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击败绝望和消沉的有力武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教育的功利化发展,教育过程中遭遇学业失败、出现心理亚健康的“问题学生”日渐增加。希望教育不仅可以为“问题学生”提供成长的动力,而且也可以为他们指明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创造未来的生命体。”采用一种开放、激励式的教育模式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研究的现实意义    价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尤其处在现今价值观混淆、缺乏明确的信念来引导人类行为的价值混沌时代,如何把握自己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价值问题,简单说就是一切事物(包括世界万物、人和社会、人的思想和活动等在内)对于人的意义(好坏、善恶、美丑、利弊、祸福等)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的行为选择等问题。”与此同时,人运用价值判断的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由此,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认为德育应帮助学生在活动和生活目的上获得统一,从而帮助他们成长。德育教育就在于启发“道德的智慧”,进而促成“道德的实践”,而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柏拉图曾经说:“一个人除非经过多年的实行,养成习惯,还要经过多年的训练,否则决不会懂得善的真意。”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也指出:“灌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
自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等文件出台以后,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日益增多,渐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运动”之势。在这其中,关于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的问题似成“共识”。但对这种“双重身份”是权宜之计还是应该如此,据笔者所见的文献,还没有充分的研究探讨。故笔者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辅导员的身份定位问题。
目前,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一种“不上不下”“不死不活”“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取得显著效果。班级作为学校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借助班级载体来开展工作。如何挖掘和利用班级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情感交流和共鸣并进行自我反思,是本文讨论的焦点所在。笔
一    众所周知,二战以来心理学研究的重心因时代背景的原因而集中指向于治疗和修复人的心理损伤、弱点和缺陷,以及评估和治疗因个体因痛苦、心理失调和环境压力而产生的负性情感,如离婚、丧亲、性侵害等。这成为了当时心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这种并非有意而为之的研究取向在客观上形成了心理学研究的负性偏向,有人曾在网上对1887至2000年间发表的心理学文章的内容摘要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关于气愤(anger)的
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后,在1985年到1996年之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对超生者处罚最为严厉的时期,当时对超生者的罚款金额是不小的。而人们在恐惧处罚的同时,仍然固守着生男孩来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超生游击队”现象的出现。即好多农村家庭往往在连续生两三个女孩之后还要躲出去继续生,直到生出男孩为止。这些家庭往往将超生的子女交给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等其他人代